20241214七姑龙须压队——ZX

Previous Topic Next Topic
 
classic 经典版 list 列表 threaded 结构树
3 条帖子 选项
ZX
回复 | 结构树
以树状图样式打开这个帖子
|

20241214七姑龙须压队——ZX

ZX
管理员
      下半年答应了乐开一条线,本来说是12月7号那周末的,但临时加了桐庐的越野跑,于是便调时间到了12月14这个周末瀚开的七姑龙须。
      说起七姑龙须,便想起6年半前的领队培训,那时候我还是个才经历了冬训的小菜鸡,那时我还是大二,回忆起已经是相当久远的事情了,但有些记忆的细节还是历历在目。出发时看到的暴雨预警,出发时的忐忑不安,大爹的训斥,老铁的重装雨衣,第一个路口老人们背包里掏出来的大西瓜,焦老哥直接倒攀下去的难点,七姑山上的合影,启昌丢的对讲机,即将轮到我领队时的兴奋与紧张,山脊上的假笑boy,营地的铁皮屋,还有下山时找不到的岔路口,农家按出鸡叫的马杀鸡……记得到倒攀的难点时,队伍排在密林中堵车,后来得知了焦老哥的英勇事迹,轮到我过难点的时候,看着湿滑的岩壁,我当时觉得这个地方,焦老哥是怎么直接就下去的?只能庆幸当时不是我来领队。到营地前的一段路终于轮到俺的小组来领队了,那也是我第一次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那种新鲜感太棒了,在雾气蒙蒙的树林间穿行,想着不知何时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队啊。第二天下山,我组是第一组领队的,龙须下山的轨迹太多了,那时候还没有路网,只能盯着手头的那一条轨迹,哦对,那时候甚至还用到手持的GPS,领队都会挂一个在脖子上,尽管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手机上看到轨迹偏移的时候心都要凉了,我们领队组于是原地讨论怎么走,估计是讨论了太久,被大爹训斥道这个明显是路,肯定能走到山下,总之就是不要太拘泥于航迹这个工具。现在想来,真的非常有道理。
      自那以后,我们协会就再也没去过七姑龙须了,直到这次,七姑龙须作为一个会员线开了出来。这么多年,七姑的难点在我这也是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这次作为会员线,也对着有一些隐忧,不过好在,这次天气不错,万里无云的大晴天,已经是冬天里最好的天气了,加上靠谱的领队组,也算给了我底气。可惜这次临近本科生期末周加上四六级考试,报名的人不多,在干事群反复打广告后全选,去掉跳车的人,也就凑了31个人,车上仍有6个空位,狠狠亏了点钱,不过问题不大。
      出发前准备会略显潦草,线上参会的人也越来越多,没有了当年那种大家聚在东下院某个一楼教室敲着黑板听准备会,而领队组在第一排急匆匆地打电话替补人选的那种感觉。记得当年还是领队组选几个组长,组长自我介绍后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大家挨个上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想要加入的组的组长的名字下面,然后领队组再现场根据男女比、新老比划改名字,尽管结果来看和现在领队组直接分配组别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组长自我介绍和大家上台亲手写名字的环节还是颇为味道的。准备会后也借着开仓库的机会看了下协会的新赞助装备,不要钱的真的香啊,协会牛逼,会长牛逼!乐自己拿了一块白板,靠着磁铁来练建站这件事,严谨中透露出一丝滑稽,在此不表。试着搭了一下新帐篷,有新冷山和新的高山帐,都成功搭起来了,新冷山折叠装包时气密性太好不太好塞值得吐槽,新高山帐外帐上几根风绳真的搞不懂怎么用的。瀚给浩成和一名讲了装备会的要点,其余几个人则一直搭帐篷玩到11点多,最后我坐夜宵线沪闵线回家,到家时已经12点左右,不过也不用上班,无所谓咯^ - ^。领队组这次吃的,又照搬了之前大名山我的list,一开始在选肉,一名直接甩了一张牛肉商品图,好家伙一斤就要70多块钱,最后还是由我操刀下单,加上大家零零散散凑的一些泡面等食物,这次人均控制在了三十几块钱,保持了野协领队组的艰苦朴素的战斗风格。虽然后面出线听闻还有两组人均只有二十几块,还吃了火锅?真的好好学习一下。
      装备会那天我和瀚都没到场,不过一名和浩成都去了,效果肯定比我和瀚都到场要差,实际走线看下来,大家登山杖还是用得七七八八,搭帐篷因为下撤的原因也没有实际搭,不过在出发前查装备看下来,感觉那些装备会没有实际到场的,还是不会搭,之后还是强调一下第一次出线的一定要来装备会吧,领压至少到场一个保证教授的效果。虽然是会员线,但是装备的基础用法还是底线,也是安全的保证。线路最后车上总结不少人说,感谢领队组的精心准备,让我们得以不做任何攻略就能走完这条线,听得我五味杂陈。
      周五出发那天,迟到的人还是很多,不过也就不了了之。有一个人没有带帽子,责令回去拿了。难得见到了魏公子,还是很开心的,不过去华师东门吃饭是什么鬼啊。司机朱师傅很靠谱啊,比我们大部分人都到得早,甚至还没到集合时间就到凯旋门了,respect,然后晚上我收到一个计师傅发的小视频,说的人人的感恩什么的。。。emmm。。。总的来说,查包没有很离谱的东西,还不错。
      晚上六点半不到我们就人齐出发了,因为路程比较远,所以能早就还是早点出发。路上大家的自我介绍还是比较质朴的,除了副领没有什么人披了马甲,小天使愿望也比较简单,蛮好的。出线越多,我越相信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不需要非常强制的任务来推动。我的小主人抽到的是队医一名,感觉我在领队组就好容易抽到或者被领队组成员抽到。瀚问我抽到了谁,大概是想看一下这次的小程序有没有成功运作,我也不好直接说抽到了一名,于是说“这个人名字第二个字笔画很少”,瞥了眼一名,不知道他有没有注意这个细节。随后在车上,我们领队组坐在前排讨论了不少越野跑经济学,还预估了国内重装徒步群体的人数规模,聊着聊着车也就开到了安徽。到达农家前开了很久的小路,到达农家乐时已经接近12点了,不多浪费时间,加上也很冷,赶紧催促大家下车入住了,最后嘱咐了大家明早的起床和早饭时间。
      第二天一早,早饭大家稀稀拉拉地下楼来吃了,哎,会员线,真的不要求太多了。感觉早饭质量真的挺一般,连腐乳都没有,小菜也味道怪怪的,不过为了补充能量,还是逼着自己多吃一些,大概喝了三碗稀饭,吃了一个馒头。
      早上需要坐大巴接驳到进山口,对六年半前的路没有一点印象了,这次看着车窗外却忽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之前和翰宸跑鄣山徽杭连穿时的路吗,好家伙,原来进山口马路对面就是鄣山徽杭古道,下次可以四线连穿了嘿嘿。下车后,我让瀚再次强调了登山杖的用法,尽管路上还是能遇到杖尖套一万年不摘下来的人、腕带随便绕的人,尽管可能也是幸存者偏差,毕竟我走在最后面,通常也是走得最吃力的人在最后面,那大概率也是登山杖用不好的人。现在也懒得发火了,能教就教,实在教了没用的,佛系对待了。
      七姑这边的路感觉走得人还挺少的,经过进山口的水泥路后,到向西折去的三岔路口前的石头路竟有种穿密林的感觉,有些植物带刺,颇为恼人。来到三岔路口,火力旺的人已经短袖行进了,也有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提醒了大家增减衣物,望着如今的三岔路口,被砍出了一条防火道,和当年的密林小路口完全不同了,这次我也没有西瓜掏出来。
      三岔路口后折向七姑山山脊,开始了陡峭的爬升,不一会便有体能不支的女生落在了后面,我安慰她,没事,我会陪你慢慢走的,要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张冉说小腿、大腿都没力气,跟腱还疼,吓出我一身冷汗,但根据我的观察,她只是没有经验,很多地方因为爬滑于是匍匐甚至跪着前进,完全没用上登山杖。我给她调了登山杖,但似乎用处不大,好在路上有些树枝可以抓一抓。于是乎,我和张冉就被落在了队伍最后面,前面的黄跃说,他也配张冉一起走,我想这组男生人挺好啊,主动等组里慢的女生。直到半小时后我发现,他俩本来就是情侣,感觉自己当了一上午的电灯泡,我也让黄跃帮张冉分了一瓶大水,之后也有同学帮她分了一件羽绒服,我也帮她分了一对护膝,其实包已经非常轻了,再分也没有什么大的意义了。一直到七姑山顶附近的难点,我们三个基本是一路一起走的,好在张冉的状态没有继续变差,虽然慢但好在也在一直走。
      在难点前的山头,六年半前的印象突然涌入了脑海,印象中山顶折下去一点点就是难点了,加上瀚刚跟我说布好了绳,我就知道肯定要在这里等一阵子,与其在切下去的窄路上等着,不如就在这个山头休息了,有几个人想下包往前赶,被我拦住了,我说在这休息个半小时都不为迟,后来发现我还是保守了,这个难点我们整整过了三个多小时,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在山头我掏出了防潮垫,找了个照得到阳光的角落,真挺舒服的,就是阳光照着还是有点冷。午饭时间,想起我这里没有一点午饭,于是直接找山上的队员们乞讨了一些食物,李玲的三明治也太好吃了吧!我一直以为是我作为压队的人格魅力让她分给我了这么好吃的三明治,还跟我说,多吃一些,我这有一大盒,直到车上总结我才知道她是我的小天使,而我的愿望是把他们组最好吃的食物分给我一些,当时在山头的我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下意识地以为会是晚饭时给我吃的。
      我下去看了下过难点的情况,第一眼感觉不是特别陡,但是危险性确实比较大,一旦坠落就会直接掉到10米高的下方山谷中去,我当时就感觉我可以free下去,这样队伍的速度也快一些,不用反复收绳了。队伍速度大概是5分钟过一个人,搞得我都有些自我怀疑,真的能有这难吗?要不我还是不要free下去了?浩成在维持秩序,主要是告诉大家好走的那条路线,时刻确保顶端绳子张紧,然后让大家在前一个人过难点的时候仔细看。我当时比较担心张冉能不能过这个难点,想着她过的时候我去帮她一下。辛苦浩成一直在上面站着了,午后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时还是挺舒服的,但一旦没太阳了,就会感觉冷很多。看了下没啥大问题后我就上去了。上面一波人玩了阿瓦隆,谁让这里信号依旧满格呢。之后终于轮到了最后一波人过难点,最后四个人分别是张冉,黄跃,浩成和我。张冉过得比较慢,我从难点另一边下到一个较为平坦的地方看着她,好在没啥问题,我下去的过程中更加确认了我可以free下去,其实不是很滑嘛,而且石头上脚点很多。目送着张冉下到岩壁下面,我长舒一口气,以为万事大吉了。后面一个是黄跃,下得也比较慢,过掉比较难的一段后,我和浩成都聊起天来,准备下去了,结果下面突然传来一阵尖叫,我和浩成都下了一跳,黄跃在最后一段,绳子没有握紧,松脱了,滑坠了大概2、3米,对讲机确认了下,好在目前只是皮外伤,人没有什么大碍。之后浩成下的难点时候,明显受到了刚才黄跃受伤的影响,在开始之前看到他腿止不住地哆嗦,当然,呆太久了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浩成安全下到底后,我便开始拆绳,拆完后,让瀚先把绳子抽下去收起来,然后我背上包,准备过难点。
      我走了之前帮张冉时走的一条路,草木多一些,着力点更多,而没有选择左侧布绳的那一边,那里岩石上有些冰。在草垛上下了几步便与左侧路线汇合,然后顺着岩石上一条小槽便能下到之前黄跃摔下去处,最后一步略微有点大,倒攀两步即可轻松到底,这次穿的还是阿迪的terrex 299,也是熟悉的老朋友了,好多队员都说我的鞋子很防滑,但我现在愈发感觉到,滑不滑真的看技术,装备大概只占了40%吧。下到底后,我也长舒一口气,早先下来的队员都快冻僵了,事不宜迟,立马出发,瀚绳子理到一半直接先塞到包里了,据说他第一个下来后,躺在下面听交响乐,妙啊,还把魏公子的羽绒服薅走了。
      印象中过了这个难点之后,七姑龙须应该就没有难点了,但后续出发仍是一段比较陡的爬升,部分路段需要手脚并用爬石头,队伍速度仍较慢,不时地卡住,让我怀疑起自己的记忆了,但恍然间想起了那张李欣怡在石头上拽着绳子,启昌在下面张手保护的“别走”表情包。当年看到这些小难点还会心里发怵,现在已经感觉云淡风轻了。
      后续有一个难点,在七姑山南侧的绕行路线上,当年应该走的是直接爬山顶的路线,所以这个难点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这个难点需要从岩石上跳下约1米的高度,旁边有颗不太牢固的树,我是不太敢背着重装包跳来跳去,发现抓着树下也不算很难。过了这个难点后,瀚对讲机告诉我考虑下撤,当时距离营地只要2km左右,预计队伍到营地是7至8点钟,下撤路线距离差不多但全是下降,我一开始还是想继续走到营地,但瀚说考虑后面路况可能和这段一样不好,并且下撤路线路况较好。根据准备会ppt在七姑山顶这边确实是最后的下撤点位,综合考虑了队伍状态,天气太冷到营地必然是晚上了,大家很有可能休息不好,最后我们决定下撤。我心中其实没有什么遗憾,毕竟又再次见识了七姑的难点,也算不虚此行了。得知下撤决定的队伍气氛也比较好,大家都还挺开心的。
      下撤的路上,看到了日落,大家拍照拍得开心,我到的时候则全部训斥回去赶紧跟上,不要浪费时间,感觉自己有时就像牧羊人,得鞭子抽两下羊儿才会乖乖听话,队伍里瀚、浩成和一名这次都没咋吼人,那黑脸就我来当吧。下撤之后,我也对讲机里吩咐浩成和一名保持队伍的紧凑。日落后拿头灯,一队员在地上翻了半天包还是没有找到头灯,遂把我的备用头灯给了他用。
      从上次穿越山海体验了手持头灯之后,发现还挺好用的,这次试了下发现用腕带的情况完全不能一边握登山杖一边捏着头灯,非常变扭,还险些翻车,路上头灯掉了一次,滚到了下方五牛米处的干涸的河谷里,看着头灯孤独地躺在那片谷地里发着光,本来以为爆装备寄了,结果后面逐渐路越来越接近谷底,我看时机合适便借了魏公子的头灯,横切过去捡我的头灯,非常顺利1分钟就捡到了。记得当年衢州三十六弯魏公子就在回学校时在农家落在了头灯,在狼塔丢了一包的装备,这次也爆了装备,在翻一个大横木的时候,侧打的帐篷掉在了地上,也就是我最后一个翻过去时正好看到了,虽说咱这新帐篷的袋子面料十分丝滑,但是侧打看着就不是很靠谱的一种方式啊,这次也算是我为魏公子挽回了1500元的损失。说起来在周五集合的时候,当时魏公子去约饭,包就扔在凯旋门了,结果最后一个回来,当时瀚看着孤零零在地上的那个包,说这是谁的,我说是魏公子的,瀚说打成这个样子怎么会是魏公子的,看着斜插在包正面一长一短的两个登山杖,我也忍俊不禁了,但是是g包,应该是魏公子的没错了。
      下撤的路一路沿着部分破坏的石头台阶路走,有一处路要穿过一条浅浅的河谷,路便断掉了,瀚便带着队伍往另一个方向去了,然后卡在河谷里找不到路,队伍在河谷停滞了一会儿,于是我便四处晃悠了一下,看到断路我也以为是走不通的,然后稍微往外面探了一下,发现似乎断头路的另一端就在旁边,不过需要在河谷旁边的石头斜面上横切十米,石头摩擦力很大,我在上面随便走,我变大喊瀚说找到路了,瀚说果然上面是路,于是队伍掉头,终于走上了正路。晚上幸亏师傅没有喝酒,得以来接我们回农家。车上也遇到了农家的男老板,跟我们说七姑最近也是有人走的,不过没有龙须山那么多,龙须山还有什么神鱼线之类的线,还说向导也会举办比赛,看谁走得快,说龙须山大环最快有三个小时走完的,我说我应该可以比这个快,有机会试下吧。终于是大家平安下山了,可谓是有惊无险,老天保佑。
      回到农家大家便马不停蹄开始做饭,本来领队组窝在浩成和一名的房间,后来发现非常局促,稍微吃点了土豆泥和一锅泡面,我们便决定去厨房干饭,在一个农家房间用气罐炉头做饭真的有点抽象了。于是我们带着泡面和食材便下楼去了,厨房间里已经有一组在吃了,不过没有用灶台。我们征得老板娘同意后便开火做饭,第一锅是泡面,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就是把食材扔进去就行了,第二锅我和浩成尝试做了一下炒方便面,加上好心人送的一盒羊肉(此处有伏笔),热锅加水煮面,然后沥干过一下冷水,加油,炒蛋熟后放置一旁,炒肉,然后把菜和面蛋全部加进去,加盐加鸡精,蚝油提鲜,老抽上色。说实话那一锅看着是真不错,最重要的是我和浩成一唱一和互相给予充足的情绪价值,开锅后我满怀期待捞了一口尝了一下,有一股比较重的羊膻味,浩成尝了一下也默不作声,感觉我俩真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瀚尝了一口随即倒进了垃圾桶,一名尝了一口也沉默了。其实我感觉就是羊肉味重了一些,但是瀚说不是羊肉味,我们互相不能说服对方于是找来了老板娘来尝了一口,老板娘意见和我一致。这时我突然意识到炒肉的时候应该加一些洋葱之类的食材来去一下膻味就行了,但我感觉膻味不是特别重,还属于能接受的范围,可惜之前泡面吃过了,已经没有了刚下山时那种狼吞虎咽的胃口。看着一锅炒面,我们决定发动群众的力量,把厨房里,大堂里,包间里的小伙伴都来尝尝,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只能说我现在对下一次的炒方便面充满了期待。吃完饭我们清理了厨房,然后就回屋去喝茶休息了,今晚也没有设什么熄灯时间,让大家放松一下为主。
      领队组讨论了下明天可以搞一个龙须山的轻装短线,这样弥补一下这次七姑龙须却没有去龙须的遗憾,我和瀚研究了半天两步路的路网,最终决定就是走个小环,但是必须走一下沙化山脊,决定后便群里发了个接龙,接龙的大家非常踊跃,31个人接龙了27人,我们劝退了一些今天徒步有些困难以及受伤的同学。晚上我们领队组四个趴在窗前看流星,恰逢双子座流星雨极大期,可惜是满月,天空中星星都有些稀疏,我实在是没什么观赏的兴致,大概是心不诚吧,我是一颗流星没看到,浩成也没看到,一名和瀚都说看到了两个,不过不能双重印证,谁知道呢。
      时间不早,我便和瀚回房间去睡觉了,晚上聊了不少话题,聊起我们的秦岭之行和各自徒步有意思的经历,风险管控真的是一门学问,毕竟徒步也是个能事关生与死的主题。
      第二天一早,伴着瀚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我们俩都在床上瘫了几分钟才起床,天气真的冷啊。今早没有安排集体的早饭,我们继续去浩成和一名的房间里吃早饭,奶茶燕麦沙琪玛还是很不错的嘛,最后我们四个压着线来到大厅集合,没有犯下领队组自己迟到的错误,不过大厅里还有很多人在吃饭什么的,完全不是集合出发的样子。早上集合的人也比接龙的人数少一些,过了十分钟,我们就不等了,出门时还有人带着跑从楼梯跑下来集合,我在门外大喊“再不来就不管了哈”,让浩成点了遍人数,又录了视频确认今天有谁来走这个轻装线了。一出门我们就吃了闭门羹,龙须山景区必然不让我们这种大队伍进去,不过门卫阿姨给我们指了一条路,让我们绕进去,我一开始没有涉及交流,我想着瀚应该都搞定了,然而没太问清楚,导致队伍迷路了一会儿,后面我们俩对比了下路网和最近的航迹,我去探了下路终于找了逃票的进山口,对讲机告诉了瀚把队伍带上来,找路的过程大约浪费了队伍20分时间。新的进山口就在景区木大门北侧,过河可以看到蓝丝带,然后就切到神鱼线上了,走了一段神鱼线再次切回景区或者直接走神鱼线。走到分岔口,瀚问我要不要直接走神鱼线,说切去景区的路看起来不太好,我说我还是偏向于去景区那边的,如果路实在不好走,大队伍走不了那就算了。我主要觉得神鱼线看起来没什么风景,不走一走沙化山脊哪能叫龙须山小环线呢。后面发现切去景区的路虽然有点破,但还是可以走的,而且队伍走得并不慢。
      在沙化山脊前,队伍速度还是不错的,因此决定上了沙化山脊而没有直接从景区下山,但到了沙化山脊,尽管是轻装线,很多队员还是很怕滑导致不敢走,我也只能尽力指导一下,虽然从我来看感觉这个路也不滑嘛,甚至用了登山杖后根本是如履平地,除非天气下雨,干燥的路还是蛮好走的。今天天气比昨天还要好,是那种晴朗的蓝天,昨天还有不少云,在沙化山脊上我们拍了很好看的合影,下山路也比较好走,最后比预计下山时间晚了20分钟左右下山。第二天行程也顺利结束,到这我又突然想起来没有做一名的小天使任务,只能车上给他讲讲故事补偿一下了,有时当压队确实,要保存自己的精力,以防队伍有突发情况,所以很多时候小天使任务我都懒得做了hh,这样说起来还是很对不起小天使的。
      这家农家菜还不错,大家吃得很开心,我最后清了清几桌的荤菜,红烧小鱼河鸡汤是真好吃。上了返程的大巴发现我的房卡忘记还,于是飞奔了几十米还了回去。
      回程的大巴上,大家都很困,一直高速开到浙江境内不少时间我们才开始总结,一开始我脑子还昏昏沉沉的,根本没想要总结些什么,领队组四个人推推拖拖最后还是我先讲了,我就依着记忆回顾了线路中一些有趣的事,越讲越来感觉了,真好。总结中,有几个小伙伴说得非常动情,很开心作为领队组能够带给大家这样值得珍惜的回忆,这也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做一名更加优秀的领队组成员。果不其然,我们一直总结到了凯旋门,成都饭店聚餐凑了满满一桌,一桌挤了17个人,主要这个数量分两桌有点尴尬,那就干脆坐一桌得了,晚上吃饭本来是单独分享给一名的故事最后也讲给大家了,(突然想起来我的东北行还在拖更),最后吃完饭大家都恋恋不舍不想散席,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成都饭店了。
'Tis not too late to seek a newer world.
Push off, and sitting well in order smite
The sounding furrows; for my purpose holds
To sail beyond the sunset, and the baths
Of all the western stars, until I die.
回复 | 结构树
以树状图样式打开这个帖子
|

Re: 20241214七姑龙须压队——ZX

卷辉
ZX wrote
手机上看到轨迹偏移的时候心都要凉了,我们领队组于是原地讨论怎么走
总之就是不要太拘泥于航迹这个工具。现在想来,真的非常有道理。
航迹有时效性,如果一直没什么人走,路就非常不清晰,草长的很快,福建就很多这种。如果能看到前面有路并且看到能切回轨迹我感觉可以大胆的走,不能就探探路,不行就回去找原轨迹。能走回头路也是种能力,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因为我自己走线的时候很少能够下定决心下撤和走回头路emm
ZX wrote
出线越多,我越相信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不需要非常强制的任务来推动。
当压队确实,要保存自己的精力,以防队伍有突发情况,所以很多时候小天使任务我都懒得做了hh,这样说起来还是很对不起小天使的。
i人狂喜,我怎么感觉可以只有主人发布任务,然后挂一个板单,然后自己去选着做,更自由一些,特别是短线的时候。领队组有的时候精力确实该在任务上少一些。
ZX wrote
从上次穿越山海体验了手持头灯之后,发现还挺好用的,这次试了下发现用腕带的情况完全不能一边握登山杖一边捏着头灯
那为什么不直接用手机呢【狗头】。走标毅往返的时候我没带头灯(纯忘了,甚至出发前还充满了电),我一直在想这个越野包的前面能不能把手机给固定住(灯露出来),这样也能解放双手(应急),这次牧高迪那个新包好像前面能把手机塞到胸前并且固定住,应该能照明,不知道实际效果怎么样。
回复 | 结构树
以树状图样式打开这个帖子
|

Re: 20241214七姑龙须压队——ZX

伤脑筋
作为对ZX帖子的答复
谢谢你旭哥🥹🫶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