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实际上过了还不到一个月,但雁荡三尖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这期间甚至又走了两条线)。雁荡的新人老人总结都有好多份了,本来想偷个懒,结果昨天被乐哥催了,那就来补一份吧。
ps:还好回程总结写了稿子,不然以我的鱼的记忆估计要遗漏不少细节 1. 3个问题 1.1 为什么徒步 第一次接触徒步是上学期十月在图书馆偶遇菜菜。当时她参加了shc的风雨大雷山印象深刻,对徒步热情高涨(不得不说大雷山真的拉到了好多干事)。而我刚拿到美人鱼潜水证,被潜水装备和课程费用榨干了钱包,所以当她很热情地邀请我尝试徒步,还和我说冲锋衣、徒步鞋的价位的时候,我是拒绝的。 但没办法嘛,我是个从小就喜欢爬山的野孩子,纠结了一下(可能是假装纠结了一下)之后和菜菜一起报名了大阳山净山线,发现走野路和我之前所熟悉的景区爬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也确实能看到一些景区看不到的风景(在大阳山认识了张祥德哈哈,但当时一点也不熟,现在看那时的合照好拘谨)。 但是一日轻装实在是没多少时间可以用来聊天,于是我又报名了入门级的重装线仙居公盂,并且担任了小组长。在这条线中认识了李建伟、白翊言、宋昊南、胖鸽,还有乐哥(大阳山好像也是乐哥压队)。在仙居我学会了帐篷怎么支,第一次接触了炉头和气罐,第一次在防潮垫上睡觉(虽然因为自身的美国作息和农家那只3点开始叫的鸡一宿没睡着)。这次重装我走的并不是很累,让我有了去挑战更难得线的想法。 后来就是大明山干事破冰,虽然是干事线,但我当时还不是干事,所以本来是不太好意思报名的。不过感谢乐哥,知道了我有报名的意愿并且体能达标之后破例让我来了(大概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招不满人,狗头)。大明山难度四星强度四星,几个难点我确实不太熟练,特别是拉绳子上爬频频开门,还好手臂力量足够,在山壁上挡了两挡就稳定下来了,不过感觉也把乐吓得够呛。下山难点才知道原来应该双脚两边点岩壁,学到了,可惜直到现在再也没实践过(还是线走少了笑死)。干事破冰认识的人就多啦,卷辉、张宁岳、王嘉琪、陈俊璇,还有一堆已经认识的老人全都在,晚上领队组一起跳晚安大小姐,又在一边看男菩萨的腹肌,还有在帐篷里玩uno听故事的快乐。 走完大明山我觉得也挺容易,感觉四星线也不过如此(狗头)。但是大明山的风景让我有些失望,推送里漫山遍野的金色纯属照骗,在仙居认识的武悦和陈一婷提到过尼泊尔EBC,那连绵的雪山简直就像科幻片。这时我看到华师大出了ABC招募于是果断报名,没想到不幸被刷了,但我真的很想去看看雪山,于是说服我爸妈让我去了EBC轻装单线往返。EBC的风景实在是太好了,第一次高原徒步经历也让我进一步意识到了自己的体能还需要继续提升,那样才可能走国内的重装高原线。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坚定了要坚持徒步的决心。总结来说,我坚持徒步有三个原因。其一是挑战自我、证明自己能够走的更快、背的更多、跑的更远。其二是去自驾到不了、景区修不过的地方,去看看那些只有凭借双腿才能看到的景色,见证大山最原本最壮丽的样子。其三是和徒步中认识的朋友们一起走,我们可能年龄不同、专业不同,但我们都热爱徒步,那不如就在山里想见,何尝不是一种浪漫。 1.2 为什么要当领队 在上学期跟野协走线的时候,领队们就帮助了我很多,并且走得越多,越能体会到领队的不容易。这学期我也跟着萤火虫和登协走过线,感觉比起他们来讲,野协的领队确实更辛苦一些。因此我来参加领队培训,并进入领队组有一部分是想要报恩,之前领队们帮了我那么多,现在我有能力了,那也想要帮帮新人。 其实我作为领队,比起带整个队伍安全下山(当然这是最基本的),我更希望能够拉新人入坑。这个想法是在我从EBC回来之后产生的。走了一些线之后我发觉徒步是一个相当需要门槛的危险的户外活动,而徒步也是体验非常好的一件事。但是社会上、小红书上鱼龙混杂,很难找到安全靠谱的渠道让小白入门,而学校社团刚好能够能够承担这样的位置。可能江浙一带的线风景没有那么好,但我希望能够借助这样的线路告诉我的圈外的朋友们、还有想要体验徒步的新手们,大山是怎样的美、同时又是怎样的喜怒无常。我希望他们能通过野协、通过我,来相对安全容易地了解并爱上这项有相当危险性的活动。 1.3 为什么参加领队培训 因为我最重要的身份还是生物在读博士,时间并没有那么多,所以本来是没打算参加的。当时是宋昊南邀请我进入铁匠吴越古道的领队组,我担任队医之后又推荐我报名,于是就报名了。进了预报名群之后看到领陪线路有条雁荡三尖实在想走,又发现领陪的事情不算太多,刚好实验也告一段落,就坚持了下来。 现在想来坚持下来真是太好了,给我们培训的老人还有一起参加的新人都体能爆炸、经验丰富,学到了好多东西,也进一步认识到了领队的责任重大。 2. 一些问题 我当领队经验还相当不足,九个人的领队组沟通也有些困难,因此出现了大大小小一堆问题,这边罗列了一些和我相关的问题。 2.1 带错路:经过冲顶凌云尖的岔路口的那段是我带的路,当时我一直在关注两步路行迹,经过一个很小的岔路口时因为路口太小还以为是通往厕所的小路,且行迹上显示往前走也能横切上凌云尖,于是继续往前走。到前面才发现横切的路林子太密,只有轻装能勉强通过,于是带队返回一小段重回岔路口上凌云尖。无论路好认还是不好认,领队带错路绝对是值得反思的,这也体现出我的前期准备不够充分,如果再多看几条行迹就会发现不少队伍在这里折返,也就能意识到这个岔路口容易走错了。 2.2 摔跤:登顶凌云尖之后是一段大下坡,我作为领队频频摔跤,这说明我对重心的控制还不够熟练,还是线走少了,得加练 2.3 没有帮忙分包:这次我的包12.5kg,已经接近背负极限了,我觉得领队更需要保证自己处于一个比较游刃有余的状态,这样才有余力帮助会员。因此卷辉把瓜从张旭那儿薅来拿着的时候我没有提出帮他分包。另一方面,我虽然体重基数小是一部分原因,但12-13kg的背负能力作为领队还是不够的。不过后来的清凉峰我尝试了15kg的包,好像也能走,针不戳 2.4 下撤的决策:day1难度很大,day1晚上下雪,我们新领队都没有走过雁荡三尖,虽然最后一尖都说不难,但也没有人能绝对保证,day1晚上在帐篷里和世界小郭讨论,大家心里都没底,倾向下撤。另外第二天有很多密林路段,湿的密林走起来会非常难受,下雨天雁湖尖的风景也不会多好,加上第一天爽爬,第二天早上看雪,体验已经完全拉满了,我感觉完全没必要多花半天时间去遭这个罪,所以我本人是挺倾向下撤的。但回程车上才知道有不少老人和部分新人第二天早上还有点想走,感觉以后还是多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并且在做下撤、改路线这样的重要决定时如果有条件应该第一时间向会员说明原因。 2.5 医疗知识不够充分:分配任务时发现没有安排队医,我去医疗部的群里看了下,发现领队组只有我和陆泽楷两个人属于医疗部。由于我已经担任过一次队医了,我就叫陆泽楷来试试,并且给了他医疗包清单并和他一起取了医疗包。在走线过程中孙浩成(假装)崴脚,需要八字包扎,结果我们三四个人都包的磕磕绊绊不太熟练,这是非常需要反省的。这种常用的包扎手法应该出线之前在别人身上熟悉一下(狗头) 2.6 不够严肃认真:孙浩成在山上崴脚,我开玩笑说“山上风太大了,你下次还是在山下崴吧”,完全没把这当回事,需要反思。另外,山上风大我也没有提醒会员加衣服,走路的时候也没有一直关注队员的体力情况(大家都太厉害了,我回头看了几眼发现都跟得上,就继续往前走了),也需要改进。 2.7 在山上扎营:晚上扎营,我问世界借的塔帐没有办法在危房的水泥地上搭,且我不太喜欢危房的环境,于是和世界、小郭、白哥、宋昊南一起跑到山上扎营,不得不说第二天开帐篷就是雪景的体验真的绝佳,但如果是会员线最好还是一起扎营。 2.8 集热锅:上回铁匠山第二天早上风贼大,温度也低,烧水特别慢。这次雁荡三尖预报的晚上温度也挺低,我们取装备的时候看到架子上有个集热锅,就果断决定使用它。我和陆泽楷在光体试了下点火没问题就带上了,但其实我们根本没搞清楚其中的很多配件怎么用,使用过程中好几次让几个老人血压飙升。旭佬说的很好:你们用到了好的装备,就要珍惜它。深刻反思!下次在出线前要把所有装备都研究明白。 3. 感想 首先感谢世界哥借我的单人帐(他本来想自己住的,知道只有我一个女生之后还是让给了我),以及菜菜借我的B700睡袋。塔帐好漂亮,睡袋也很暖和,让我这个超级怕冷的人睡在雪地里也很安稳。 说实话,走这条线之前我心中是忐忑的。在前一周走线时我的左脚后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刺痛,虽然运动能力没有受到影响,但只要穿鞋走路就难受得不行。雁荡又是一条比较难的线,天气还不好,我非常担心自己能不能走下来,但实在太想去也不敢和别人说我的情况。好在走起来肾上腺素浓度上升之后脚就没那么疼了。 这条线一直说难度比较大,出线的只有我一个女生,并且全是新老领队,我完全感觉自己的体能被压制了。正如我朋友圈里所说:“第一次有成为全队限速步骤的感觉”,走完回来的之后还因为觉得自己菜消沉了两天,然后被知道了原委的菜菜骂了(不是)。雁荡三尖大家都走得动,并且想赶在下雨前到达营地,老人们也没有给我们出题,于是全队走得飞快,提前了3h15min到达了营地,感觉放开走真是爽飞了(也可能只有我在放开走),体验到了私约的爽感,以后一定狠狠私约! 天气预报一直是下午开始下雨,感谢大山对我们的体贴,直到晚上才淅淅沥沥地下雨,后来又转为了小冰粒和雪,于是“雁荡三尖”成功变为“风雪雁荡二尖”。第二天起来那雪景简直美呆了。不过单登山杖的塔帐还是有点小,特别是被雪一压,都快贴在脸上了。并且即便前一天晚上world帮我搭帐篷的时候把帐篷拉得很紧,下雪之后还是因为雪的重量把少部分的外帐和内帐压在了一起,打湿了我睡袋的一个角。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了把帐篷拉进真的很有必要。 最后,这次线算是我在野协走过的最好玩的一次线了,太庆幸参加领陪了,以后我有空也一定会多多带线的! |
Free forum by Nabble | Edit this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