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雁荡三尖领培总结——by郭佳毅

Previous Topic Next Topic
 
classic 经典版 list 列表 threaded 结构树
1 内容 选项
回复 | 结构树
以树状图样式打开这个帖子
|

202503雁荡三尖领培总结——by郭佳毅

g j y
该帖在被更新。
现在是3月30号星期天的晚上,这次领培刚刚结束。我记性不好,发生过的事经常会忘,对于一些文字性的东西不太敏感,但会留下一些特别的场景在脑海里。所以我想趁着现在还记得清楚些,尽可能得多写些总结供自己日后回顾,也供其他同学参考。

乐哥在路上问大家:为什么想当领队呢?对我而言,这得从去年大明山干事破冰线说起,如果那次乐哥没有让我做副领,我大概现在也会像一个普通会员一样走线,不会产生做领队的想法。我记得那天下午我接受了副领这一工作后,虽然离发召集帖还有一段时间,但我由于心里没底,赶紧先抛开手头的事情把乐哥发给我的那些参考都看了看,像知情同意书这种可以改的就直接改好。副领这块负责的准备工作我都及时完成了,但由于第一次做副领不熟悉流程,占用了很多时间,效率不高。第一次做副领我就感觉特激动,特紧张,甚至是准备会坐前排我都有点不适应。这学期安安找我做副领,这次我准备的效率高了不少,觉得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万事开头难,一旦熟悉了整个流程,积累了一些经验,干起活儿来很高效而且会因提升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感到高兴。正是这些做副领的经历,让我深入了一条线的组织流程,深深得认识到走一条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领队组考虑得很多,远远不像会员一样只填问卷那么简单,走一条线也不是说明天想走,今天就能准备好的。这需要领队组内部相互磨合协作,认真准备,这个过程很锻炼人的交际、组织和决策能力。一个会员选择来走线,是因为很享受远离喧嚣、独处一片山林的这种美好的徒步体验,当我作为副领听到队员们的一些积极的反馈之后,我意识到想要把徒步这项运动不断的发展下去,领队工作的传承确实很重要,需要一批批新队员去传承。所以我想当领队,锻炼锻炼我的交际、组织和决策能力,并做一份传承。

接下来具体谈一谈这次领培的一些心得体会。

行前准备不充分,自己的路书做得很草率。在正式出线前,想着毕竟是培训,而且有那么多领队一起做,好像写一份认真的路书并不是一件很着急的事情。于是一拖再拖,直到路数截止日期的倒数第二天晚上,我花了三四个小时做了路书,而且主要以复制粘贴睿哥的路书为主,并没有找关于这条线路的其他参考,没有考虑遇到一些极端的天气应该做出怎样的预案。

八个人的庞大领队组需要极高的交流频率和交流效率才能让领队组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其实我越想越难,人都是有惰性的,当你发现一件事别人可以帮你做或者别人可能会做的时候,大概率会选择不做。这就像小时候的寓言故事《三个和尚》: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担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所以我觉得以后领培的话可以在领队组中再选一个领队,负责总的工作分配(不仅是行前的准备工作,也包括车上发言、营地安排这些),分配的每个工作之间尽量减少重叠。举一个我们这次查帐的例子,首先由于个人喜好,一部分人扎到了营地那块儿的空房子里,一部分人扎到了外边的树林里,我和世界扎到了树林里。我俩躺下后,想了想要不要去空房子里查帐,但又一想,那边的领队组会意识到的,还是不去了。

不断增加对领队组不同职务的理解。一路上领队、副领、压队都当了一遍,我自己也在不断根据线路中发现的问题更新我对这些职务的认知,回程听了大家的总结后,又更新了一下。具体说来,我目前是这么认为的(只谈谈线路中要做的事):
领队:认路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还要瞻前顾后,利用好眼睛和耳朵,判断队伍的大致情况,不能单纯靠副领反馈而闷头赶路;还有要提前根据路线的难易程度控制好徒步节奏,别让会员太累,维持会员的一个持久舒适的徒步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组织大家休息
压队:不仅仅是走在队伍的最后边帮助走不动、走不快的同学,也需要实时关注航迹,观察天气,必要的时候做出决策;另外,出发的时候要报数
副领:“从前跑到后,再从后跑到前”,副领需要经常给领队一些反馈,哪怕现在速度适中,也可以给领队说“现在速度很合适”,这样能给领队分担很多压力,让领队更多地去关注整条线路的情况

领队组是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磨合、协作很重要。这条线路上,旭哥的包里查出一颗8斤的西瓜,卷辉说他来拿,我们很相信卷辉的实力,也就没过多关注这件事,让卷辉一直拿了一路。现在想起来,还是轮换着拿,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卷辉也许就不会磕着波棱盖儿了。

欠缺很多领压的硬实力。包扎、布绳这些事情我都没有实操过,有的甚至根本不会做,尤其是医疗知识非常欠缺。

最后再谈一谈我的徒步经历和这次的徒步体验。这次的徒步对我来说还是有特殊意义的,因为雁荡是我在野协走的第一条线,也是第一条重装线。对比这两次雁荡的经历,我积累了很多户外知识和经验:第一次走雁荡,我没带换洗衣物,穿着纯棉T恤,为了省钱只带了一根自己网上买的30块钱的登山杖,遇到了两天的连绵雨……这一次我能较合理地调整穿衣,有了两根自己的结实的登山杖,有了一个自己的重装包,积攒了很多经验,吹足了雁荡山脊上的凉风,体验了百岗尖到凌云尖的难点,初步掌握了一些领压的技能,和世界学会了做菜,在一觉醒来后拉开拉链看到了天地上下的白茫茫一片……

补充一些我记得的实际时间节点信息(粗体为实际):
到达百岗尖 11:00 / 9:40
过完两个难点 14:20 / 11:40
到达凌云尖   15:00 / 12:10
到达营地      17:00 / 13:45
第二天走下撤路线实际用时:1小时40分(13人)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