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4-10.26铁匠山穿吴越古道领培总结-雪

Next Topic
 
classic 经典版 list 列表 threaded 结构树
1 内容 选项
回复 | 结构树
以树状图样式打开这个帖子
|

2025.10.24-10.26铁匠山穿吴越古道领培总结-雪

雪糕
管理员

写在前面

看到论坛用户手册,先来报到

[薛俊智]携众马甲[休学一年的酒吧驻唱,复旦哲学系文艺青年]到贵论坛报到
我来自[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
大家可以叫我[雪糕]
我喜欢[徒步户外/攀岩/羽毛球/吉他/R&B]
躺

这次领培是我的第五次走线,从轻装到干事破冰再到漓江和南太行,于我而言,恰似Ray起的主题“户外成长计划”,这是一条成长线而非领培线,深感自己离领队这样的角色离得还很远。线路上也看到了像诗工、同润这样经验丰富的新领队,更加感到有太多要向大家学习,太多要成长了,路漫漫其修远兮。

三大问

为什么户外?

更美丽的景色,更广阔的天地,更多元的人。在一个小城市上了十几年学,考了个还不错的大学,终于离开了家,当然得看看更大的世界,觉得户外是让我看到更大的世界,让我和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产生链接的桥梁;总得趁年轻的时候四处看一看吧。

为什么参加领培?

当时走漓江的时候,听到了领队组开会和决策,首次觉得领队在团队里要做的事情特别多,我也想能够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参与其中讨论。学期开始看到Ray做的推送很系统整齐,有些医学培训和装备绳结培训,免费的培训为什么不参与;领队,我太想进步了。

为什么想当领队,想当什么样的领队?

1.野协是我大学里参与的最有生命力和活力的群体,我也想能成为领队把这种氛围带刚进入大学的同学和朋友们;
2.想在团队里面做些什么:往大了说了解线路全部情况,在关键时刻做出合理决策;往小了说仅仅教一下队员们登山杖怎么用等户外知识,这都能带给我掌控感和成就感。
3.什么样的领队:第一次重装领队是孙浩成,线路装备准备会上,还是很认真的,后来线上才发现原来这么颠。想成为一个领队内核与个人风格兼具的领队。

线路流水账


修改后路书:
铁匠山-领培路书-雪糕.pdf
航迹(仅记录了部分,从山顶出发时忘了开,到后面开了记录到乐利峰前就关了:(
2025-10-25_0727_铁匠山-1761706788454.kml

DAY0 10.25

5:30到了凯旋门,发现几只要去东极岛的uu,新领队们只有寥寥几个,虽然时间尚早,可是既然设定了这个时间应该按时来的。和他们聊了几句,大家陆陆续续都来了;同润来了时候开始捣鼓对讲机,只有两个能对上;捣鼓了一阵,Ray让我去淘宝问问客服,客服发来的视频和我们的理解差不多,后来听到有个对讲机说电量不足,意识到可能是两个对讲机没电了,还好我带了充电底座。然后同润去查包,我把大包的食材(2.1kg)和1.5L水装了之后发现包竟然有17kg,和同润说明天换一下小食材(0.5kg)。晚上到农家,给对讲机充上电,3点闹钟起来换个对讲机充电;
第二天早上起来三台对讲机对上了频,有一台连不上,看网上说是可以用电脑软件对频,可以试试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08b6a591bc7b8014a80922f6.html

DAY1 10.26

6:00起床,吃了鸡蛋面,和同润换了食材,简单教了教几个领队对讲机咋用,热身出发。最开始跟着A组领队和佳毅在前面走,也看到那个限8人通过的铁楼梯,没记得提醒后面队员;来回过了几次溪,中间ws领的时候略微没找到路,佳毅说可以看绳认路,这个我记下了;然后就走到了布绳点,先上去过了点就休息了,也没帮到下面崴脚包扎,也没帮到布绳。然后就是林子土路上升。
11:00 左右到达山顶,吃午饭,飞了飞机。
11:46 出发,换同润领,我先压,定了出发顺序4321,之后提醒几个还在聊天的会员,就出发了。压的过程中有几个队员停下来脱衣服、绑护膝系鞋带之类,对讲机和领队讲了一下;佳毅在途中摔倒了一下,先给领队说了一声,问了之后问题不大,继续前进;还看到最后面的同学似乎不太会用登山杖,教了一下孙氏杖法;后面看到RAY试图逃离队伍,开始我以为那里也是路呢,问了一声那里能走么,旁边有人说Ray是去上厕所,不知道是虚是实,应该问一下了当时,后面Ray归队继续前行。整个过程中队伍跟的还挺紧的,基本上每次停的时候都能看见领队,对讲机沟通也很顺畅。之后换罗风压队,我在队尾了一会儿然后去前面叫潘悦可以去压。
13:06 小坪溪营地,听见诗工向后面说直接走到天池再扎营,在这个水源补点饮用水,大家也没什么异议就这么做了,当时我觉得决策有点草率,但是也没啥大问题,还能不用背水,那就走呗。之后我就换了同润作了领队,行进过程中看到一个两边都有绑带的岔路口,迷茫了,走了绳子多的那条,后面发现哪条路都能走。在一个比较宽阔的地方休息5分钟,之后对讲机说了一声,原意是再领一会儿到前面的休息点换领队组,不过说完诗工就接过了对讲机,就换了3组徐宇鑫领队,诗工压队。我就跟着领队在前面走了,乐利峰前面有个小绝望坡,路窄坡陡,有点强度。到了乐利峰前,世界和卷辉悄悄密谋然后出队上厕所,过一会叫不应他们了,领队组一个人(没记错的话是S?)去找了他们一下,两个人乖乖归队。之后准备横切过乐利峰,诗工和pcc就开始找路了,找到路之后,祥德的马扎还是什么忘在下面的空地了,我在队尾微微等了一下,就跟着走了。之后就走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17:24 到达天池,看上去就是景区,才想到水库能不能扎营的问题,有网了之后,小红书一搜老实了;然后工作人员就来赶人了。开始边打水边决策,如果这是会员线的话,先看一看队员状况,如果状态差的话就走景区路线下撤了,不过看着领队们的状态都还不错,只有一个领队心态可能出了点问题,经历了三四十分钟,决定原路返回。返程途中有一段泥泞路段,离前面的人太近,为了躲避前面弹过来的树枝,右脚踩在泥水里了。
19:43 返回了垭口营地,扎营发现外账比内帐大出来好大一圈,当时和世界说了,世界说我们没有牧高迪T4的帐篷啊,但当时也没有想到是帐杆和S她们的装反了的问题,如果意识到换一下,她们帐篷就能用了。开始做饭,最开始祥德的炉头和气罐没拧紧,误以为是气罐没气了,去和佳毅借了一个气罐。于是我们组有三组炉头和气罐,当时应该分给佳毅一组的。做饭吃饭聊天,然后刷锅收拾。还有当时水袋随意放在石头上被凳子压了一下漏水了,还好pcc给我捡了一个矿泉水瓶,第二天洗了洗就用了,以后得提醒队员注意。
23:20 整顿好回帐篷,发现绳在帐篷外面,喊了徐宇鑫一声发现他已经睡着了;后来进了帐篷还好有人发现,把绳收进了外账;发现徐宇鑫的鞋没装袋,帮他装一下;我的右鞋湿了,就没装垃圾袋;偷听佳毅那边的聊天,也没意识到应该提醒他们去睡觉。记得同润告诉我说过要查账的,就安然睡去。

DAY2 10.27

3:30 起床上厕所,看一下周围情况,回帐篷辗转了一会儿,继续睡觉。
5:50 睡醒起床,起来之后右脚穿了两只袜子,然后套上垃圾袋穿上鞋,感觉不到湿了,应该问问大家谁鞋也湿了,可以用这个方法;叫祥德起床烧水,然后冲燕麦,喊同组女生起床吃饭。闻到世界煎的培根,也太香了,学习一下;和农家老板确认中午大致到达时间。
8:14 拔营,同润早早上好包在一边等着,出发后东施领队,我们走在前面。第三次走营地-天池,这次没踩水坑。
9:10 到达天池,拍合照,随后出发吴越古道,下了点雨,石头上还是很湿滑的,这时候走在队伍中间,dt摔了两跤,pcc说防止摔跤的方法是尽量使用支持力而非摩擦力前进,我觉得有道理;途中我也滑了几次,好在重心分散在两只脚上不致滑倒。途中我说我的包勒肩膀,重心调节带没找到,还是佳毅帮我调整了左侧的,dt帮我调整了右侧的,这些应该在出发前都做好的。
10:45 到达亭子休息,这时候才想起来看手机,发现因为世界和卷辉先到了农家,老板打了两个电话都没接到,打回去告知我们大概一个小时后到。
11:30 到达农家,午饭。
13:00 返程回校。
17:10 到凯旋门,最后几个人总结。
 

线路问题总结

1. 线路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转换自己作为领队的角色:从出发前查包查鞋,到出发时、行进过程中的发号施令,再到查账,都没有作为领队的强烈意识,即使有,也没有做出实质行动。有待改进。
2. 线路前期准备参与不够:出线前的准备会装备会自己参与太少,没有参与领队工作全流程。两步路航迹备份也不全。
3. 个人能力不足:第一天走的还是很累的,在帐篷里躺下都不想动了;重心调节带没有调整好,导致勒肩;走线从来都是跟着野协走,自己啥也没操心过;真要自己领队了,发现自己哪哪都不懂,记得线路上有人说要中暑了还是什么,把自己带入队医的角色,我甚至除了藿香正气水也说不出来什么药可以用,还得参与培训多多学习啊!先对自己负责,再对团队负责。

个人成长

1. 作为领队,是全程的线路负责人,必须在出发前就代入这样的角色,做好随时发号施令,帮助决策等的准备。
2. 出发前查好对讲机、帐篷等必要装备是否可以使用。
3. 做路书地图时候,多查查附近线路,提前做好备份航迹,最好能尽可能全面地形成路网。两步路导航记得开。
4. 需要提高个人能力,可以通过个人solo/团队私约走一些线路,提升整体对户外装备、医疗等系统全面的认识;也需要提高个人运动能力,通过跑步/爬楼,科学提升有氧能力。
5. 水袋等装备不能随意摆放。行进过程中如果遇到树枝较多路段,注意提醒前后拉开间距。

写在后面

聊聊我的户外故事
上学期3月份报名了第一条轻装净山线,那是我在大学里首次发现这样子有生命力和活力的群体,这帮人怎么这么E!太好玩了,景色也还不错。对户外的初印象很好,记得之后回到学校,第一次那么讨厌走进教学楼的感觉;然后在海边弹琴唱歌,第一次住帐篷做饭;后来参与了绿格,每天晚上躺在一望无际的沙子上,伴着银河流转安然入睡;在天祝县的酒吧遇见特别好的藏族老板;南太行下雨,下了绝望坡满身泥泞。也通过户外,认识到了各式各样的人,看了一些纪录片像是《冈仁波齐》《free solo》《搭车去柏林》;读过一些大冰的书《阿弥陀佛么么哒》《乖,摸摸头》,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喜欢听赵雷,《我们的时光》《阿刁》……对我来说,户外不仅仅是风光,更是广阔的世界,无数的人们;希望将来能有一天,我也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徒步之后到大冰的小屋,“打一壶甜茶,我们聊着过往”,唱唱歌,聊聊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扯远了,这原本是领培总结帖;深感到自己离领队的身份还很远,这次线路让我能够初步带入领队组视角审视线路,不足之处很多,收获颇丰,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户外知识水平与领队经验。感谢你能看到这里,敬请老人们批评指正,辛苦了!
做个有副作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