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三尖领培总结
先来回答一下乐的三个灵魂问题: 1. 为什么参加领队培训? 参加领培的第一目标肯定是想当领队。抛开当领队这一点,在领培的四次课程里其实也学到很多。乐主讲的路书制作培训、技术培训,ray的医疗培训,hzh的领队软能力培训,真的学到很多。老实说,这些东西如果不是野协教我,是很难去学到的。网上几乎没有相关的资源,报名领攀、中登协的课程又要花费不菲。后来知道ray报名去了WAFA野外急救课,hzh上过领攀的户外领队培训课程,他们把学到的教给我们,(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我们免费上了这些课程。 2 为什么想当领队? 当领队好像是一种玩户外之后顺理成章的事情。每次走线都处于会员的位置,什么不用管什么不用想,出去次数多了就觉得挺无聊的,就想着能不能自己带一带队伍,带领更多的人以一种更好的方式了解户外。而且我也很喜欢能自己掌控局面的情况,有时候把一些事情交给别人总是不那么放心(这算是什么病态心理吗??)。最后,跟野协学了挺多,也想参与到野协的贡献中来。 3. 为什么徒步? 我觉得这是一个挺trivial的问题。为什么徒步?徒步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吗?以前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学天文?学天文有什么用?”学天文和学地理和学计算机,本质有什么区别吗?。后来又有人经常问我:“为什么天天要往山里跑?为什么要去骑那个318?山里到底哪里好!?拉萨到底有谁在啊!?”户外也是一种选择,和羽毛球、网球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我去打羽毛球为什么就没人问我为什么打羽毛球? 胡言乱语说完,回到问题本身,我的回答是:“在山里你只需要考虑怎么活下去了就行了,回学校你需要考虑的就多了!”《比山更高》扉页引用了赫胥黎《美丽新世界》的一句话:“但是我不想要安逸,我想要神灵,我想要诗意,我想要真正的危险:我想要自由。”这个可能就是我现在的答案吧。 梳理一些在整个领培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很多工作(医疗,包车,联系农家)没有直接参与,有疏漏希望其他新领队补充。 - [ ] 前期:路书、准备会、装备会 路书要清晰,尤其是地图🗺️,地图不能直接用两步路截图,或者其他地图截图,最好用global mapper,最重要的是清晰,让队员一看能称赞:“呐,这个就叫专业!” 路书注意关门时间节点和日出日落时间节点。注意下撤路线,备用营地的调研工作,不能因为不是主路线就不放在心上(上次走线遇到一个人说,连着跟野协走了三条重装,没一条按计划完整走完了); 准备会:我没有主讲准备会,但是老人组普遍提出了一些共性问题:1.声音不够响亮,不够自信(要让队员充分相信你)2.ppt路书和路线图 不够清晰(同路书)3.强调纪律同时最好辅助解释一下原因4. 强调重要事件节点(出发,午饭,营地等) 装备会:给队员发告知单强调装备,以及解释装备使用之外,领队组额外携带的装备也需要清单:水袋,对讲机,会旗,秤,评估路线要不要技术装备等。不写清单很容易忘。对出线人员进行签到,数人(准备会、装备会都要)。 提前打印会员租借装备表用于登记,喊人提前来分发装备。让队员充分检查自己装备,炉头好不好使,背包有没有防水罩(容易忘记),帐篷缺不缺零件等。 - [ ] 出发前 打印路书(上山可能没信号手机又没电),查包(真让队员偷偷背个西瓜上山就有得受了;速冻水饺也不行,临安三尖一个人带的速冻水饺烂成稀泥了),检查强装(头等,登山杖等),催司机(司机真的很容易迟到),催迟到队员,队医问晕车(这个容易忘) - [ ] 车上 刚上车:车上安全带。告知车程,服务区停时间,到达时间,晚上休息时间,分房间名单。安排房间注意男女生,别订房间只顾着数人头了。另外司机房间也记得算!要跟农家商量司机师傅在山下两天的食宿。 第二天上山天气情况,路程计划,路线安排,几点起床。 记得给司机买红牛(服务区或者上车前),提供司机餐补(感觉给师傅带饭不是那么合适),时刻关注司机师傅状态(别睡着了) 跟农家确认房间,确认早餐时间 次要:天使与主人游戏 - [ ] 早上出发 叫醒服务(叫醒服务要早,领队要在计划起床时间之前起床);出发之前提醒带上所有东西,走在最后检查有没有人落东西在农家!(这个很重要,这次就差点有人忘拿了,而且不像是演得) 出发和到达营地,需要及时和基地联系人报平安(容易忘) - [ ] 行进中 领队:注意行进速度不要过快;要跟队员提醒时间节点,吃饭时间;每次休息明确休息时长,明确下不下包,明确休息目的(换衣服,吃补给,上坡累了歇一歇,景色好拍照,调整队伍顺序) 副领:注意多跟领队交流,走得快,慢,正好都可以说一声,看到有人不舒服多问问;有时候领队指令不一定传达开,帮助传达信息; 压队:出发提醒领队报数点人;提醒领队路况(难点,岔路),提醒时间节点;提醒队尾情况(以前走在队伍里没感觉,现在走在队尾,怎么感觉队伍异常的快和异常的慢,前面的速度变化在队尾都被放大) -[ ] 到达营地 检查营地安全性,我个人更偏爱林中的营地。那个废弃的石头房子,门口写了个大大的“危房”,总让人感觉不安全。但是以前毕竟已经住过几次,所以也可以接受。 检查水源质量; 提醒晚饭时间,睡觉时间,早上起床时间。 查人,晚上要检查帐篷搭建是否正确,不能贪图安逸跳过这个步骤。 -[ ] 下山 按照路程预估时间,提前联系农家做午饭,联系司机师傅来接(做到车等人,而不是人等车) 腐败餐记得叫上司机师傅(如果没有额外安排的话) 雨天需要特别注意提醒路滑,放慢行进节奏,拉开队伍间距,队医要着重关注受伤人员和淋湿的。 (本次农家没有包师傅的饭,师傅后来说这种两天的餐补一般是120块,留作参考) -[ ] 返程总结 给会员说明路程,服务区停靠时间,预计到达时间,总结全程,感谢大山! 回收装备时间和要求! 成都饭店?(有没有其他的吃吃,太辣了!) 回复一下返程提的几个问题: 1. 下撤决定,晚上基地联系人鉴哥和郭佳毅等人商量过。并且考虑到卷辉磕了一下膝盖,就打算下雨直接下撤。依旧保持六点起床,是为了早点下山,早点肯定比晚点好,早会学校。以为下面没有信号,就没发消息统一意见,第二天早上领队组交流也不够。我感觉老人组还是挺想下雪走完三尖的(我也挺想的),第二天乐还特别问我,为什么不继续走雁湖尖,我说:”虽然我觉得以我们这个队伍的能力能走,但是作为领队我会选择下撤。“选择保守方案的最主要原因是新领队没有一个走过雁湖大尖,虽然前期调研没发现难点,但是还是不考虑冒风险了。所以,真的开线,领队还是有必要走过这条线的。 2. 查人,查帐篷,搭在外面的三个帐篷我是看到人回来的。然后郭佳毅说要不要去查查下面的帐篷,但是外面很冷,晚上下冰雹了,我就想要不要跟下面的领队说一声查帐篷。佳毅说没信号。那我就说算了,下面的领队应该会想到,大不了明天被乐骂一顿。回到问题本身,晚上查帐篷还是必须要有的,这次因为充分相信大家的实力,就偷懒了。 3. 营地安全问题:危房的事情,我不是很信任那个房子,我也不喜欢那个昏暗的环境。同时也希望陪两个塔帐搭在外面,人多安全一点。就这个营地而言,考虑协会已经有两次在里面扎营的经历,天气不好确实可以扎里面。不过我个人更倾向外面的环境。同时也更倾向大家集中扎营,避免出现分开扎营的情况。 4. 岔路问题:快到凌云尖,卷辉领队的时候我特意跟他在对讲机里说,凌云尖路口有个一个岔路。路书上那个人走错了又拐回来了,你注意一下。但是很快领队组就换了人,所以可能没有提醒到位。其实新领队们应该都注意到这个岔路的问题了,但是那个小路这么小我是没想到,我走过路口我还看路书怀疑了一下,感觉很不合理。不过我觉得,在这种极小的密林岔路且不能十分确定路线的情况下,沿着大路多走几十米,发现错误折返,试错成本很低,是可以接受的。走错了也别想着横切,带会员还是老老实实折返。而且我更倾向这种做法,如果密林那条路不是正确路径,走进去折返更麻烦。此外,也可以通过路口的飘带辅助判断,折返回来时候看到路口异常多的飘带,感觉这个路线又合理了。 5. 下雪:这点新领队应该都没有注意到,即便是看到也可能没有理会。这次遇到了,以后留个心眼。 6. 医疗知识:旭老批评我们不会裹崴脚,我感觉新领队们能做好这个的很少。虽然之前学过,但是一直用不到也就忘了。ray学成归来的WAFA野外急救感觉太高级了,应对协会会员线有些overqualified,更实用的可能还是崴脚、清创消毒、中暑、蚊虫蛇咬伤等。 最后总结: 雁荡三尖走得这么快完全是队伍人员水平高。真的开会员线绝对没有这么轻松,就那几个难点布绳,就要花到好多时间,能不能按时到营地都是问题,而且有很高的崴脚、擦伤、滑坠风险。这条线要我开,我是没底的,对一些会员来说真的太危险了。考虑小团出行+强化前期人员筛选(尤其是攀岩能力)。另外,可能也是因为雁荡比较难走,山上垃圾特别的多,可以规划一下路线来个轻装,顺便捡捡垃圾。 即便是通过领队培训,离优秀领队还是太远了,许多事情不是学一学看看别人做就能会的,许多领队流程,领队意识,行进节奏,人文关怀都还是要慢慢摸索。还是要等自己开了一条线才能有更多体会吧。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
Free forum by Nabble | Edit this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