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1-5.3三尖压队总结-hsc

Previous Topic Next Topic
 
classic 经典版 list 列表 threaded 结构树
1 内容 选项
回复 | 结构树
以树状图样式打开这个帖子
|

2024.5.1-5.3三尖压队总结-hsc

Heshuchen
写在出发前面

之前很多人问我五一有什么出行计划,我以忙毕设为由推辞了许多人。倪哥在一天晚上训练时问我有想法走清凉峰的时候已经是4月23日了,作为90%成分的p人也被这个想法震惊到了,但我思考后很快同意下来,一来这可能是倪哥的最后一次领队了,这应该也是我本科阶段的最后一次走线了,二来我确实近期状态不佳,走线和走线中的人也许能成为我的精神氮泵。

决定开线后,我们很快速的成立了领队组,倪祯旸领队,陈楠副领,我压队,后来因为想多带人上车我们决定对队伍扩容并将队员中的吴凯龙加入领队组任队医。4月24日晚上十点发布召集帖,4月25日晚八点截止,收到共91人次报名,当晚选取32+4人出队。(对于二星难度的线路报名人数可参考,以便提前截止)后续3人跳车,补2人,实际出队31+4。

同时4月25日查阅天气,5月1日晚天气晴好,五月2日晚可能起雾。一开始我并不建议换线,我担心会员对换线抱有意见和第一天营地的情况不佳(具体可参考领队总结,附龙池水库营地图),但最终被说服,经协商后决定将路线调整为三尖(百丈岭下撤)。一来让大家有了更好的体验,二来领队压队几个月前就走过三尖,情况更熟悉。不同的是我们第一天到也选择扎营,选取接近性较好的龙池水库营地,便于大家看星星,代价是需要多带路餐和水,以及第二天湿漉漉的帐篷。

4月26日准备会加装备会,本次选取了很多外校同学,比例超40%,考虑出行因素我们决定将两会合一,领队讲装备会,压队讲装备。准备会压缩时间后没有讲行进,只截取路线基本信息、准备物资部分,大约用时半小时,这也是我看到最温柔版本的倪哥,甚至有人直接发消息说领队绝对有npy,我很开心在大家关于协会事物喋喋不休争论的这段时间,倪哥仍然对会员能保持这样一份耐心和关怀。讲装备的部分,我个人比较犹豫,尽管这次出线的纯新人比例很低,但很多出线的队员之前并不在野协,对装备使用情况我没办法保证,因此我还是从零开始讲,适当缩减后还是讲了接近一个小时,有同学需要赶车提前离开了。这次的装备分发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分帐时把想看星星和不想看星星的同学分开,组间非常错乱,副领头痛欲裂。一开始没有让大家先领帐篷,而且后续有人跳车之后还要调整分帐,很b溃。这里建议一开始分组时就要考虑到这些情况,例如根据男女分别确定候补人员,适当调整分组,另外可以单独排分帐清单并指定领取帐篷的人(帐篷长),领取物资应当先于装备培训,并由组员确认签收。

关于线路的准备,走线过程,时间节点参考领队总结

具体的航迹如下https://www.2bulu.com/track/t-3TVnhUkM%252Benp%252FR2KBg5Tzw%253D%253D.htm

补充几点(待领队写完我继续补补补):
1、 三尖线路(百丈岭下撤)本身强度难度都不大,但即使下撤第一天走的路也是一样的,第一天的行程对于会员来说相对偏长,且除了百丈岭营地没有更合适的营地,建议针对线路调整线路强度评级。

2、 这次五一的气温相比去年五一低很多(meteoblue给的温度为1度,实际更低),在百丈岭营地甚至有积水结冰的情况,队员携带衣物不足,虽然人手一个急救毯,但还是有队员晚上睡觉被冻醒/不愿出帐篷参加营地活动,建议首先是提醒大家备足衣物(例如强制要求携带羽绒服加抓绒加冲锋衣),其次是这种情况下必须在出线前让大家学会如何使用急救毯使其保温效果达到最好(网上有很多贴身穿急救毯的视频)。

3、 在出线前当地下过暴雨,走线时没下雨但路段有多处沼泽地,地面相对较滑,通过速度下降加上第一天下午大家体能消耗严重,导致下马啸岭路段脱节严重。在行进过程中,我建议领队一直更换组间顺序来判断大家的体能情况,并在第一天下午把相对走不动的会员排在领队后面,最后我们晚于计划时间47分钟于17:02到达营地。(日落时间18:40)

4、 本次会员中不乏有相对经验丰富的老狗,由于第二天下山路线和发在群里的参考路线有偏差,导致有人参考航迹走错了第二天的岔路,这里领队组也有一定责任,没有告知队员参考航迹非实际航迹,没有留人在关键岔路口引导方向。当领队开始报数到压队发现少了人的时候已经走了15分钟左右了。这时我叫住领队停下大队伍,先进行收队,并由队医来压队。我往回爬升200m回到营地后确认营地没人,从另一条路开始追截走岔的队员。期间由副领不断电话联系走岔队员,我通过对讲机了解大队伍情况,并根据速度判断走岔队员大致所在位置,当我看到所走岔路中的二次分叉中的一支被灌木堵上后才彻底松一口气,并沿着唯一道路成功追上走岔的队员,带领进村。想起之前在清凉峰也有类似走岔路的情况,建议在准备会中着重强调行进时迷路原地等待、前后到要看的到人,必要时辅以具体事例。

5、领队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不可替代的,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很重要,队员的选择也同样重要,正如我在回程时感慨这条线少了哪个人都不行。因此,建议领队组在配置上不能简单以老人托底、新人成长作为参考,也要综合考虑每个不同个体的性格和适合的位置,做出最优的选择。对于队员的选择也要慎重,不光是宁缺毋滥,也要考虑每个组需要有怎么样的性格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将大家调动起来。

附龙池水库营地,两个陡坡难点(我不会旋转图片,请见谅)




最后来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加入协会快三年了,写过几次领队总结,但很少谈及我个人的感受,我也深表惭愧。这三年里,我很感激协会和协会里的很多人,我的户外理念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协会中一点一点塑造的。从最初在公盂背的濒临失温,到懵懵懂懂参加领培,再到成长为今天的我。

协会中有很多有能力有技术的人、他们也许有自己的脾气和倔强,但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协会变得更好而发光发热。也有许多人从协会逐渐离开,也许是理念不同、也许是迫不得已的毕业、也或许是走向了另一种人生。我很幸运遇到你们,看到了别样的人生,我也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但我也希望协会能更好,也祝愿热爱登山&攀岩&越野的野人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也并不是没有想过离开,我也有过Echo那种被所谓老人们奚落的往事,也有过Eva告诉我说我看上去和协会的气质格格不入、很像是融不进协会,还有过看到大家因为协会的一些鸡毛蒜皮而大动肝火。我很痛心,因为这些事情发生的很真实,而且有这些经历不光是我还有很多因此而转头离开的热爱户外的人。但我也很开心,在协会的大家有想法有干劲,哪怕多走些弯路,只要协会总是在一天比一天好,那么协会多我一个少我一个也不那么重要。

我热爱大山,因为我是山里的孩子,我总是在走线时候和大家说进山就像是回家,从小就生活在这里,走了无数江浙的竹林小径,每次出线总有一种亲切感,以至于我确实可以一直不说话,去感受所谓“人与大自然的连接”。

但在野协,我看到的是技术和温度。

我们一直强调技术,这里是泛化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大家常说体能的好坏(牛马)、攀爬技术、升降技术、渡河技术等,野协通过训练、走线、传承的方式让大家感受到了技术的必要性,我也十分认可良好的技术是一个好的登山者的下限,也很庆幸在这个沪上的“黄浦军校”里我有很多的途径来提升我的技术,我也相信这些东西是野协最后的底线,哪怕什么都没有传承下去,这些必要的户外技能还是能被大家所认可和尊重并传承。

我们也曾强调温度,我们强调保姆式的对会员负责,总有好的领队能让大家觉得走线是一种累与快乐共存的极致体验,能让会员走的酣畅淋漓并期待下一场重逢。总有好的领队能用心关注到每一位队员的状态,并给以及时的帮助和鼓舞。总有人能把加入协会的新成员老成员当做自己的家人,去关心他们是否能融入协会,去看到他们眼里对户外的热爱,去引导他们少走很多的弯路。总有人能为了协会更好的发展给出自己的见解,并用心、用情去做一些渺小而伟大的事。

在上一个金紫尖的压队帖子里我讲了很多纪律性与娱乐性平衡的思考,我很高兴我这次能身体力行,我不再催着大家出发,而是陪伴着大家,就像我第一次出线被领队组认真对待一样,把我对于户外徒步的理解和思考平静的讲述给大家,分享我一路收获的感动与成长,而最后我反倒也感动于大家在篝火旁听我絮絮叨叨到了夜深人静,抬头是璀璨繁星,脚下是四海八荒。

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协会塑造了我许多对于登山的理解。从第一次听到“感谢大山放我们回来”,到现在能充分认识到绝大多数可能的风险并合理规避他们。从手脚并用的狼狈爬行到我知道怎么走是安全舒适且在我能力范围之内的。从随口一句“xx山,就这”到登山者要如何去爱护大山。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和许多一样热爱登山的野人的交流,是我在协会、走线中最开心的时刻,尤其是在很多本来藏在心底的理想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发现身边人也是这样的时候。而每一次的失败或是濒临极限,则是大山用独有的方式在教我一些事,例如在登山过程中冷静的绝对理性,他对我是温和的,时至今日我都没因为登山而缺胳膊少腿。

这三年里,我自认为我有愧于野协的发展,经历了四任核心换届,我看到了许多不一样的面孔,但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协会。在我看来,他们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是他们也许带着协会驶向了不同的方向,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我听过太多因为一场事故就被取缔、因为疫情直接散伙的痛心故事,也打心底里佩服每一位核心干事为协会倾注的心血,我也想像你们一样,也许不那么热烈,但至少可以细水长流,所以我回来了。

从训练开始,我发现我已不认识身边的许多人,训练的项目还是类似,但我也变弱了很多。走线对我来说也是全新的,当我发现大家开始慢慢少了很多话,开始多了队医的角色,开始重视无痕山野,开始对每一个细节都认认真真的在意的时候。我知道协会变了,和我曾经所在的那个协会已然有了很多不同。但我还是很开心,看到许多曾经一起走过线的朋友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领队。但我仍然能看到他们眼里的火,对户外的热爱。

我一直有两个遗憾,没有开过一次线,没有参加过协会的冬训。

想开线是我认为我能为协会做的事也许就是开线吧,参加了领队培训两年多,我也想把所学所悟的东西,用一条线来表达,但我深刻的知道就算我可以solo但并不意味着我能带着几十个人的生命去冒险,所以我也没办法迈出这一步,也许我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没法开线的另一个理由则是我没有想好我想把一条线开成什么模样,领队是一条线路的灵魂,领队组的所有成员都应当是为了领队的线路目标而共同努力的,我很羡慕倪哥、Echo等优秀的领队,他们能很清晰的知道我为什么要开这样一条线,是想来带大家看星星还是让大家认可生火做饭、露营山野的理念,是想让大家感受到走虐线的酣畅淋漓还是作为走进大自然的初次尝试。与我而言,这些都太模糊了,我什么都想要就意味着什么都做不成,但为了开线而开线我确实做不到。

想参加冬训则是我对自己的一种追求,与很多干事一样我也幻象过雪山攀登,包括一些技术型山峰,早在稻城亚丁的五色海上眺望触手可及的雪山的时候,这颗种子就已经埋下。而想要参加冬训的另一种原因,则是因为对于救援与生命的敬畏,我希望这些技术能让我在面临同伴坠下山崖、高原缺氧、失足坠河的时候我不至于束手无策。冬训是严肃的,我自认为我没有办法接受自己在没有任何准备(参与训练与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草率的参加冬训,这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其他倾注心血干事的不尊重。

也许这些遗憾也会一直成为遗憾,但我希望看到这里的你能获得一点力量,让你能继续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那么我的废话也还算有些价值。

热爱登山的人是孤独的,在他们的心里只有眼前的路和风险。
热爱登山的人也绝不孤独,他们用自己的脚步行诸山野,立命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