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人员:4名队员 + 2名向导 (四川强制 比例1:2) 队长:刘天乐 其余队员:曹睿 郭佳毅 林璟贤 **选取标准:体力体能强(仍会准备至少一个多月的训练);必须带明年雪山攀登/冬训;参加过高原重装徒步、2025年初冬训;队长认同;认真阅读计划后提出建议,同意最终版攀登计划,服从安排;不得缺席准备会、装备会以及前期训练。 ** 时间暂定:07.22-07.31 目标:跑步 6km 4'45" 配速,总计28'30"; 爬楼 负重25kg,15趟(化学楼12层一趟),配速 2'40" 5趟一组,中间休息3min外加核心力量训练 计划如下图,基本安排在一三五晚上,周二周四和周末可以拉单杠或者去岩壁、岩馆练习技术 缺练自己抽时间补上,上高原前一周停止训练,所以训练到07.16停止 由于登山更加需要的是爬升的能力,所以后期加的爬楼训练比较多,前期的跑步耐力训练参考了ray去年制定的计划。本来想照抄,但是发现其实时间对不上。。。去年练得比较久。但是去年夏天很热,感觉跑到后面也并没有提升,卡在1min50上不去(sigh ![]() 下面记录一下训练情况06.05乐 ray gjy2r 热身 12r 2min05s 圈速 + 4r 变速 1min50s 圈速 + 核心训练 (举腿12*2 俄罗斯转体12*2 平板支撑1min 卷腹12*2) ljx因组会请假,自行补齐训练;ray因髂经束疼痛,慢跑调整,配速5’45” 跑到第9r的时候感觉胃部痉挛,过于疼痛只好放慢速度,实际配速平均满4s左右,果然太久不练菜了不少。
我想 在大雨之后,把旗帜插在最高的楼
|
管理员
|
06.06人员:乐 ray gjy ljx 首席登山后勤保障cjj爬楼2+5*3 配速1min55-2min 负重3kg 感谢cjj带的西瓜,还得是校外水果店,2.2一斤,再看看学校10元一盒的果切。。。
我想 在大雨之后,把旗帜插在最高的楼
|
管理员
|
06.09人员:乐 郭佳毅 林璟贤2r热身 + 13r 2min05s + 6r 1min50s 引体5*3 ray 因为组会缺席,已在06.10补上训练
我想 在大雨之后,把旗帜插在最高的楼
|
管理员
|
06.11人员:乐 ray 郭佳毅 林璟贤 南体跑步 2r热身 + 13r 2min05s (实际大约2min3s) + 6r 1min40s (实际大约1min35s) 小雨跑起来还挺舒服。ray没有跑变速。林璟贤由于开组会,当日组会后已自行补齐。 06.13人员:乐 郭佳毅 林璟贤 宋昊南(中途加入) 化学楼爬楼 2r 热身 + 5*3 2min05s + 2次组间 (每次1min靠墙静蹲*2 俯卧撑*10 登山步*10 提膝触肘*10) 负重6kg (郭佳毅买了个8.5kg的瓜,算是加练了) 8.5kg的瓜真的太多了,根本吃不完
我想 在大雨之后,把旗帜插在最高的楼
|
管理员
|
06.16人员:乐 ray 林璟贤 郭佳毅 林同润 南体跑步 2r热身 + 14r 2min05s + 6r 1min50s 俯卧撑60个 仰卧举腿3*12
我想 在大雨之后,把旗帜插在最高的楼
|
管理员
|
06.18人员:乐 ray 郭佳毅 南体跑步 2r热身 + 14r 2min + 6r 1min40s 林璟贤因组会当天晚些时候补上了 06.20人员:乐 ray 郭佳毅 林璟贤 刘世界 白翊言 谭季安 陈德辉 化学楼爬楼 负重9kg 热身1趟 12楼 5*3 配速2min5s 组间力量训练:(靠墙静蹲1min 俯卧撑20个 提膝触肘10个 登山步10个 )*2 为1次组间 * 2次组间 06.21人员:乐 ray 郭佳毅 林璟贤 刘世界 白翊言技术训练:盘绳、结组行进、冰裂缝救援模拟、上升下降过节点 06.23人员:乐 ray 林璟贤 林同润 (途中遇到马健翎 黄杨阳 王敏 徐瑞宁) 南体跑步 2r热身 + 15r 2min + 6r 1min45s gjy前一天跟卷辉去跑了标毅,还未恢复,故请假一次。 06.25人员:乐 ray 郭佳毅 南体跑步 2r热身 + 15r 1min55s + 6r 1min35s 被ray拉爆了,实际配速大约1min57s,间歇我跑了3圈,ray和gjy没跑。
我想 在大雨之后,把旗帜插在最高的楼
|
管理员
|
06.27化学楼爬楼 12kg 15趟 配速2min15s 人员:ray,郭佳毅 我被召唤回家一趟,林璟贤跑去仙居淡竹溯溪当队医了。小郭很实诚应该有背到负重,不过ray应该偷懒了,之前都没背到负重。 06.30化学楼爬楼 12kg 15趟 配速2min05s 人员:乐,ray,郭佳毅,林璟贤,shufan 因为我记错了,导致配速略快于计划。shufan想加入之后格聂的行程,所以也来训练啦。一学期不锻炼,直接来15趟还是很勉强。要循序渐进 07.02南体跑步15r 配速1min55s + 6r变速 1min40s 人员:乐,ray,郭佳毅 跑到第7-8圈的时候配速对我来说已经过快了,只好放慢点速度,最后大约29min15s完成15r,慢了ray和gjy大半圈 07.05按计划爬楼15趟 负重15kg (我实际约17kg)配速2min15s 略快于计划 人员:乐,ray,林璟贤,shufan 郭佳毅作为副领去楠溪江了。由于07.04去ISPO看展了,回来的时候困得不行,遂换到了周六训练 07.07按计划爬楼15趟 负重18kg (我实际约19kg)配速2min20s 略快于计划 人员:乐,ray,郭佳毅,林璟贤,shufan 07.09最后一次南体跑步15r 配速1min50s + 6r变速 1min35s 人员:乐,ray,郭佳毅,林璟贤,shufan,zyq 1min50s还是太顶,跟了5r感觉不可持续,只好自觉降速,最终被套一圈。。。可能和下午去dome1.0攀岩,吃饭比较晚有些关系。变速跑实际上按照1min20s左右的配速跑了两圈。单纯因为时间不早了。最后一次训练也顺便看看400m到底能跑多快。 07.11按计划爬楼15趟 负重20kg (我实际约22kg)配速2min25s 略快于计划 人员:乐,ray,郭佳毅,林璟贤,shufan 攀登计划变更最初我是计划连爬两座雪山,但是ray认为连推两座山的上升器意义不大,而且贵,更希望能在攀登后去格聂看看。最终技术训练结束后,协商决定砍去依央嘉波的商业攀登,保留雪尖峰的半自主。如果雪尖峰未能登顶,可以考虑下山后保那玛峰的商业攀登,等待报备期间去走一趟格聂。然而最终由于种种不可抗力原计划的依央嘉波和雪尖峰均无法成行(二峰的滑坠事故以及七月初川西多地的泥石流导致理县全境封山) 万万没想到最后备选的备选山峰那玛峰居然成了目标,不过之后去格聂倒是顺路了 今天听说北大山鹰也被迫改成了那玛峰和贡巴,只能感慨高校登山越发不如往昔。被导师锁在实验室的某人说这是赶超的好时机。但是说实话,我感觉互相比烂没什么意义。 我难以感受到同伴攀登的欲望,自己身处于各种枷锁中,环境也不支持,理想还在天气与政策的打击下逐渐消散,就如同一开始想要好好搞科研现在只想赶紧发文章毕业。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不知道今后会不会依然想要攀登,可能只有认清现实后依旧按耐不住,才算得上热爱
我想 在大雨之后,把旗帜插在最高的楼
|
该帖在被更新。
呀,包有的呀 ![]() 关于爬哪座山,对我而言都行。依央嘉波、雪尖峰,第一次听说,人迹罕至的地方,想去看看;四姑娘三峰或者那玛峰,可以看到幺妹或者贡嘎,难度更高些,也想试试。乐哥说高校登山越发不如往昔,高校登山什么样算是好呢?我也想不清楚。对我而言,能找到一些一起登山的同伴就是很好的事情。 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看了一部纪录片电影,《无尽攀登》,讲述的是残疾人登山家夏伯渝几次挑战珠峰的故事。我当时看完感触很深,夏老师那种不屈的意志和雪山撼人心魄的宏伟与静谧,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雪山攀登。我当即就上网搜“登雪山”,看看有没有适合新手的(之前我对户外的了解最多就是个爬过黄山、华山的水平),一眼相中了四姑娘大峰。当时不知道野协,也找不到一起爬的伙伴,我就给我的几个高中好哥们说,高考后半年没见了,咱寒假一起去玩吧,我特想去爬一下四姑娘大峰,是一座雪山,很漂亮的!当时几个好哥们儿也是一拍即合,听我的。然后我就在网上找了个俱乐部,最终联系下来是1730块钱一个人。我感觉当时大家都挺厉害的,平时没有那么多的锻炼习惯,大峰的整个行程都坚持下来了,全程大概三四十公里吧,都走了下来。我们当时是七个人,有两个同学是鞋不合适在大本营等我们(穿着运动鞋上来的,加上冲顶夜里下着大雪),其他五人都登顶了。由于夜里下大雪,大家都看到了四姑娘山绝美的风景,那种震撼人心的静谧,是能记一辈子的。一路上聊天,相互鼓励的感觉也很棒。 所以为什么登山呢?大学户外社团登山怎样发展才算好呢?我还是不知道。只能说一些自己的感受吧。登山可能是想感受雪山独有的宏伟与静谧,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意志,想像王安石所说去人迹罕至的地方看看,想和同伴一起躺在雪地之上星空之下。 关于登山,可能也有些和执念相关的话题,是否是自己布绳,自主登顶啊之类的话题。只能说每个人想法不一样吧,想得到的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只有自主登顶才算真的登顶;有人压根不会去考虑这个是不是真正登顶的问题,只是想体验登山的过程,给自己的人生线留下一个新的足迹……因人而异,人各有各的看法,所以说是话题。也有人认为,关于登山的自主性,只有两种:自主、不自主,不存这个“半”字。作为大学户外社团,我觉得能把一些登山技术、登山理想传递给感兴趣的人,就很好了。至于自主登山,那是一条职业的道路,真正想把登山作为一项事业的人所走的路。 就着自己的感受瞎说了一会儿 ![]() ![]() ![]() 期待那玛,期待蜀山之王贡嘎,期待神山格聂,期待和大家的川西探索之旅,一起加油! 唉,贤哥没来可能是我这趟旅程最大的遗憾了,一起努力训练了一个月的兄弟迫于工作不能去了,贤哥也加油啊! ![]()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
|
刚通完宵扒拉着“晚饭”,手指无意识地刷着论坛。乐的帖子像根刺,扎得我忍不住想写张大字报——虽然作为“跳车”的人,似乎已失去了指手画脚的立场。好吧,就权当我是在发愤青的牢骚。
乐,作为这次登山的队长,战斗还没开始,怎么你就有那种摆烂的思绪了? 这要搁在革命队伍里,高低得被揪去做几轮思想工作!我想缘由也许是岗什卡那次滑铁卢吧?那场大雨,那次泥石流不仅浇灭了你火焰,怕是连你对人情世故的看法都冻成了冰碴子。(哎,果然你是当技术官僚的料子)但这次呢?我是主动找上你和Ray的!你摸摸胸口,真感觉不到我眼里那点烧着的渴望?还是说,连你自己心里的那簇火苗,也快被风吹得只剩青烟了? 是的,原计划崩盘了。依央嘉波的商业攀登、雪尖峰半自主的尝试,连同那点微妙的“升级产业链”野心——全被理县连日大雨和二峰那位不幸兄弟的滑坠,砸得粉碎。谁能想到呢?最后竟是备胎的备胎,那玛峰,成了唯一能抓住的稻草。讽刺的是,格聂的念想倒因此意外顺路,北大山鹰社那帮人也灰头土脸地挤上了贡嘎区域(那玛峰、贡巴),成了难兄难弟。“弯道超车”?这赛道跑得真叫人泄气。 热爱这东西,大概非得在认清所有泥泞、所有徒劳之后,心底那点不甘的悸动依然按捺不住,才配得上叫“热爱”吧?否则,和那些被天气和政策轻易吹散的理想,又有何分别? 说到底,那场二峰的事故,固然是不可抗的巨手,硬生生把“登山”这项运动从可能的产业化探索边缘,又推回了“国家任务”或“小资体验”的旧框框里。 但这终究是外力。邓小平三起三落,方显其志之坚。乐,风暴可以折断桅杆,但不该熄灭你心中的航灯。别让岗什卡的冰,冻僵了你的热血。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志”,是风暴眼里的锚,是迷雾中的星。如佳毅所说,山还在那儿。路,也还在脚下。共勉。
好大喜功 急功近利 鄙视既往 迷信将来
|
管理员
|
在我看来,真的想要登山是不会提出去格聂的。我在意的不是风景,而是技术性的路段。原本是想体会一下商业攀登外加半自主。然后学习学习传统攀、干攀和高山岩石,或许明年有机会挂绳。技术性攀登是我的执念,不过ray作为不可或缺的队员,也有想去格聂执念。所以那天技术训练完我想了想,能安排上就安排吧。毕竟商业攀登想去的话机会有很多,可以不用急于此刻,于是就砍了。
五月份做攻略的时候了解到雪尖峰最上面是一段5.9的传统攀,所以当鸽鸽问我六月份要不要去学享攀的传统攀课程的时候还是相当心动。但是最终还是被补了半天补不出数据给锁在了学校,倒是正好顺便也处理了协会最后的一点事务。 渴望归渴望,逃不脱还是逃不脱。就像我六月没能义无反顾地去白河
我想 在大雨之后,把旗帜插在最高的楼
|
管理员
|
仔细想了想,还是表述地不太准确。原因或许在于你向往的攀登与我向往的不同。记得《比山更高》开篇写的“但是我不想要安逸。我想要神灵,我想要诗意,我想要真正的危险,我想要自由。” 其实大家比去年某两个训练、准备会、装备会都不好好参加的家伙要好的多了。这句话大概只能算是我对于不得不全盘推翻计划的牢骚吧。或许还有对于自己的技术水平低下、经验匮乏的无奈。
我想 在大雨之后,把旗帜插在最高的楼
|
昨天是25夏季登山队的最后一次训练了。
导出照片存进网盘之后,想起乐哥会更新登山日志,所以打开了很久没看的论坛。 【(连载中)】【日期】 【配速】 【人员】……划过页面时,这些元素接续出现形成序列,相随其中的是数次的计划变更和心绪波动。虽然并非登山计划的“亲历者”,但作为半路加入的“旁观者”,我还是想记录下所参与训练的始末。 那天换届之后去山东饭店聚餐,桌上乐哥和我说,有打算登完山去趟格聂,我或许也可以一起,随即给我发来了训练计划表。Ray哥更是“狂轰乱炸”,转发了一众花海美景,以及宝蓝色湖泊“亚莫措根”。兴许是“乱花迷人眼”,当即心动,毕竟按041的话来讲,“格聂是四川人民的后花园”。我想,真的快一年没走线了,有熟悉的队友、还不错的风景,抽出一周时间来去走线应该也还能接受。哪怕不去,就当是个夏训的机会恢复体能吧,而且,或许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和朋友们聊聊天,一起度过闷热暑期。所以和乐说,“不管我最终去不去格聂,都会跟一下你们的训练”。 具体过程倒是没什么好讲,在1到12层楼道里螺旋上升,随机刷新出现的队友,被搬空的灭火器,汗水浸湿到透明的速干衣,闷重的脚步回声和长呼吸,挤在一起对着窗户的反光留下合影,还有宝矿力、冰可乐、乐动力以及🍉🍑🍌🍊🍅🍒🍈……但对我来说,数据化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第一次呼吸极度紊乱,勉强跟上队尾,甚至平均心率180,到最后一次,已经可以非常轻松地走在最前面,气定神闲地“优雅刷手机”了。哪怕最大的负重也只是相机,还是很开心能有这样的变化。 训练之余,和大家聊了很多废话,也有了更多的交集,或许是谈论起协会的故事与运作,一起去ISPO逛装备会,吐槽繁重的科研和混蛋的老板(此处不包括我导,Lex是全世界最好的师傅),以及某刻的情愫、不确定的未来和关于某物某地的执念。在每周一三五23:00后的麦当劳与玉兰苑,有很多这样难得的轻松时刻。 但可惜,登山队既定的目标因为天气和政策变更,041因为科研进度搁浅选择退出,而我也因为突然的会议通知,取消出行计划,今年和格聂的缘分也就到此为止了。或许“天时地利人和”真的难以同时凑齐,但刚刚再翻出lighterpack的网站,看到已经整理好的装备清单,有些遗憾,却也没有太多怅然。或许是心中仍然有期待,仍相信在山上、在路上、在某一天总会再相见。 看到在帖子最后,乐提到登山的欲望有所磨损。你们说过的几句话我还有印象: 乐说,“我现在已经很佛系了。” Ray说,“难道你是能从我这里看到热情吗?” 041说,“感觉一个月训练白费了,意难平。” 经历折戟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黯淡,不只是登山,科研、生活和人生可能都会有类似的体悟。已经走出洞穴之外的人,当然可以说“算了”“就这样吧”,可以继续“东张西望”欺骗自己,回到那些昏暗的虚影之中,让那些冲动在时间的罅隙中悄然流逝。 但事实上,我相信你们并不会接受这样的妥协,因为还有句话,我都听你们给我讲过,“我还是有想做的事情”。 因为已经种下的种子还是会自己生长,“离开洞穴去外面看看”的声音会一直回响,拽着你们往前走。理想主义的光永远作祟,也永不熄灭,不然如何称之为理想。如果你再次产生怀疑的时候,要不要去看看佳毅的期待和热情,看一下曾经的你的初心;想想昨天抛在空中的,代表好运和祝愿的那颗桃子;想想去年换届完,你曾经说过的,“我想,在大雨之后,把旗帜插在最高的楼”。没有人会让所有人都满意,成为自己、坚持成为自己,已经是很勇敢的决定了。 所以为什么要登山呢?或许不需要那么多原因,“我想”,就够了。 行诸山野,立命天地,坚定走下去呀(*^_^*)
“穿过鲜花走过荆棘”
|
如果受制于国内登山政策的话(目前看来是越来越严?),日本的北阿尔卑斯山能否纳入考虑?缺点是路费贵一些,语言不通,没有冰川地形,优点是海拔低不用高反,发达国家的登山政策更加稳定开明,配套设施如山小屋等也很成熟。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links的视频,剑岳,枪岳,西穗高都很有意思,严冬期登顶的难度也很高,非常具有挑战性。
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
|
Free forum by Nabble | Edit this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