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 ——记2025暑假登山、徒步_郭佳毅

Previous Topic Next Topic
 
classic 经典版 list 列表 threaded 结构树
1 内容 选项
回复 | 结构树
以树状图样式打开这个帖子
|

淬炼 ——记2025暑假登山、徒步_郭佳毅

g j y
不知不觉地,从川西回来已经有半个月了。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家里住着就是舒坦,乔沟湾风干羊肉剁荞面、横山炖羊肉、杨桥畔烩菜、卤肉夹干烙、奶奶包的怎么吃也吃不完的粽子,还有红白事上吃到人走不动的各式各样的美味宴席……中午吃罢饭,我躺在阳台上,细细地回想回家来都吃了些啥,还有哪些必吃但还没吃的特色。黄土高原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窗外时不时有凉爽的秋风送进来,风吹得衣架和晾衣杆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中午吃完饭洗的衣服,被风吹得鼓了起来,过了两个多小时,已经完全干了,干爽的大西北啊。黄土高原的天空一如既往的蓝,点缀着零星的小云,有时会有一两片洁白的大云,都是不会下雨的云。即使真的要下雨,只见雨云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劈里啪啦地倾倒一气,下一小会儿,又着急忙慌地跑开,天地间又安静下来。回想起川西的云,回想起那张照片——人在云上走的场景,那样的云很神秘,特别大、特别厚实的一簇,时而化身洁白的使者,展示草原的壮丽辽阔;时而化身乌黑的巨兽,降下山神的神罚。家里安逸的日子过得久了,有点向往川西的那些个苦着累着看着风景的日子了,虽然在当时,我绝对绝对不会这么想。


从雪线下来,找了一块石头坐下,开始脱冰爪,把冰爪上粘的冰在石头上磕掉,再收到包里。一边收拾,脑海里一边播放着刚刚峰顶看到的景象。这次冲顶只带了500ml茶,早已经喝完,旁边的一个藏族小伙子,一个其他登山组织的向导,给我递来了一小包奥利奥,我渴得难耐:“我有点渴,吃不下饼干了,可以给我倒点水吗?”小哥二话不说,取出他的可口可乐,给我倒了一杯。我特别感动,这一口可口可乐,虽然不多,喝了也解不了我的渴,但这是我喝过最好喝的可乐。收拾好装备,准备下到C1,先是一段大石块路,然后是一段很长很长的碎石下坡。碎石下坡走了一小段的时候,我逐渐地感觉意识有点模糊,正在一点点消散,大脑好像在慢慢地关闭一些高级功能,只留下视觉、听觉这样的基本中枢,整个人感觉很困。从未感受过这种程度的精神上的疲倦,身体状态倒是没问题,肩膀有点酸,腿很好。C1营地已经能够看到了,看着好像不远,但好像又很远,下了50米,再下50米,感觉到C1的距离没有什么变化。我问睿哥感觉怎么样,睿哥也有些困,我俩走一段,小歇一段。大脑像一台开了锅的发动机,大概是摆烂了,感觉神经中枢已经转移到脊髓,大脑负责收集一些视觉、听觉的信息,然后由脊髓处理一下,靠本能下坡。好在这段路走得比较顺利,一路上没摔跤,安全回到了C1营地。

在C1休息了一会儿,喝完水吃了点东西之后,感觉能好一些,但意识还是有些模糊。后来随着海拔的下降,意识逐渐清醒,下到三千七八,意识基本恢复到了正常状态。看来还是高原反应的症状。

上了雪线,距离顶峰还有300米左右的高差,天蒙蒙亮,脚下的云海还没有消散,远处的年波贡嘎和近处的贡嘎主峰都没有云层遮挡,露出黝黑的山体来。这是我第二次登雪山,走在雪坡上,四周都是五千米、六千米、七千米的雪山,这种熟悉的宏伟又静谧的感觉,彷佛回到了24年的1月,也是天蒙蒙亮的时候,一群刚高考完的孩子,正在四姑娘山大峰顶上,吹着寒风,等待太阳从东边升起,迎来他们大学的第一个寒假。登山的这种感觉真的很独特,在一个真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地方,忍着头痛、寒冷、疲惫,和朋友一起向着高处走去,感受大自然的宏伟静谧。李宗利说,登山是精神层面的运动,其实我觉得任何运动,当你深入它的时候,都是精神层面的,但登山和一般的运动也有不同,就是它“精神层面”的一部分,是大自然通过严酷的环境直接让人感受到的。这些大概是登山最吸引我的地方。8:25分,我们绕过冰裂缝成功登顶,当我用无人机拍下整座雪山笼罩在云雾间,视野中只剩下一座那玛和峰顶的几个人的时候,哇塞,太壮观了。

“不用太瞻前顾后,人就是一直在变。现在在意什么就选什么,现在爱做什么就做什么。接受自己会变的这一事实,想改就改,轻松一点,人生没有那么严肃。”                        ——小海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