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户外常见毒蛇鉴别及其应对措施(多图慎进!)---lsj

Previous Topic Next Topic
 
classic 经典版 list 列表 threaded 结构树
3 条帖子 选项
回复 | 结构树
以树状图样式打开这个帖子
|

江浙沪户外常见毒蛇鉴别及其应对措施(多图慎进!)---lsj

world liu

江浙沪户外常见毒蛇鉴别及其应对措施

写在前面

跟协会在江浙沪走了挺多线了,目前来看碰到蛇的概率还是比较大,尤其是毒蛇。不过目前咬伤案例还没有。希望也不会有吧。近来经常在b站看"世界记忆大师龙雅"的视频,也逐渐熟悉和能鉴别一些常见的毒蛇。考虑到协会领队在江浙沪开线还是很需要重视一下蛇类的问题,所以写个帖子研究一下,供大家参考。

一、江浙沪常见毒蛇

参考视频(十分推荐观看!!!):

1. 短尾蝮

国内咬伤案例中遥遥领先的存在,在江浙沪也是普遍存在,数量多,而且很会伪装,常常蹲在不动,看不见踩到它了就被咬了。

鉴别:身体短粗,头呈现三角形状,两侧有黑白相间花纹,有时候会看成环纹。最突出的特点是尾巴急速变细,变短。

短尾蝮

处理:

  • 血循毒为主,蝮蛇血清
  • 咬伤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或坏死

2. 尖吻蝮

俗称"五步蛇",外号:永不低头的王!永远抬起头,把尖吻高高翘起。这么有底气,一看就不好惹!另外,尖吻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尖吻蝮喜好阴凉潮湿,常见于溪边。今年楠溪江溯溪我就见到一条尖吻蝮。

鉴别:尖吻蝮顾名思义就是嘴巴上有个翘起,身上的花纹呈现X形。体型上也符合蝮蛇的三角头、短粗体型。幼年的尖吻蝮身体会偏亮黄色一点,有些成年个体会黑黑的,有点像上面的短尾蝮。尖吻蝮最喜欢藏在落叶之间,隐藏起来很难注意到。

尖吻蝮

应对:出血性血循毒,有专门的五步蛇血清。伤口出血多,肿胀,有强烈灼烧感,可能出现全身出血,容易出现组织坏死。需要注意持续监测凝血功能,追加五步蛇血清中和毒性。

3. 原矛头蝮

俗名烙铁头,在国内有很多亚种,尤其在四川重庆云南特别多,咬伤案例十有八九是烙铁头。在重庆的山里,半夜山区马路上跑的都是这个,遍地都是。上次去云南丽江天文观测站,老师说晚上做完观测回去,打着头灯路上都是烙铁头。可见数量之多。在江浙沪常见的亚种是角原矛头蝮、尖鳞原矛头蝮和台湾烙铁头。夜间活动高发期,走夜路很可能碰到,并且有一定的趋光性。

鉴别:尽管有很多亚种,但是依然保持了蝮蛇属的特点:三角头。和短尾蝮相反,原矛头蝮很长,拉直了看就像古代用的矛(细长的杆+三角头)。花纹上和五步蛇不同,两侧不对称的大花斑,非常有特点!这个蛇一看就非常的毒!

原矛头蝮

应对:毒液为血循毒,会出现局部肿胀和坏死,伤口疼痛剧烈,流血。蝮蛇血清

4. 竹叶青

江浙沪的咬人天花板,医院的常客,长江以南地区登场率最高的蛇,战绩可查!分两个亚种:福建竹叶青和白唇竹叶青。喜欢呆在树上,协会以前溯溪线有碰到过。

鉴别:同时蝮蛇属,依然是三角头。福建竹叶青尾部会变红色,白唇竹叶青下巴白色,身体侧部有一条白色线条。虽然也有些无毒蛇如翠青蛇也是通体发绿,但是我建议绿色一律当竹叶青处理。图为福建竹叶青。

福建竹叶青

应对:出血性血循毒,虽然致死率不高,但是很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和坏死。咬伤可能会有剧烈的痛感,并流血不止。蝮蛇血清,出现凝血异常要及时追加五步蛇血清

5. 舟山眼镜蛇

江浙沪分布最广的,也几乎是唯一的眼睛蛇属毒蛇。需要注意有些眼镜蛇会喷色毒液,有远距离攻击模式(虽然舟山不会)。

鉴别:眼镜蛇非常容易鉴别,攻击的时候会立起来。背部白色的花纹,挺好认的,这是区分眼镜蛇属种类的主要依据。不过眼镜蛇属没一个好惹的,区不区分种也不是很重要,看见跑就完了。

舟山眼镜蛇

应对:伤口有肿胀、疼痛、可能出现坏死。突触后神经毒,早期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过一会出现头晕眼花甚至休克等神经毒症状。眼镜蛇血清。

6. 眼镜王蛇

俗名"过山峰",有时候也称KC。虽然名字里有眼镜,但却不是眼镜蛇属的,隶属眼镜王蛇属,该属仅眼镜王蛇此一种!(厉害不厉害?!)。眼王以其他蛇类为食,体型往往比较大,攻击性极强,毒液又猛量又多,致死率极高。行动敏捷(比猫还快),它不仅会主动攻击,还可能追着你跑。

鉴别:这大蛇,这攻击性,远远就看见了。容易和大型无毒蛇王锦蛇混淆,一律远离!

眼镜王蛇

处理:遇到了静止慢慢往后退,不要表现出任何攻击性。混合毒,含神经毒和心脏毒,排毒量巨大,咬伤后伤口先痒后麻,30min即可有严重中毒反应。如果被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进医院打眼镜蛇血清+银环蛇血清。

7. 银环蛇/金环蛇

小小的很可爱,看着人畜无害,其实是中国毒性排行榜的老大。咬人数量也和五步蛇不相上下,好在普遍排毒量较少。

鉴别:明显白色/金色环纹,和白环蛇(无毒)最大的区别是银环蛇脊背隆起成三角形。建议一律当银环蛇处理!

处理:神经毒为主,毒性很强,伤口不红不肿,可能有点痒,被咬后2-6h会出现肌无力,可能造成呼吸麻痹,心脏骤停等。有专门的抗银环蛇血清,越早打越好。

银环蛇

8. 颈槽蛇(不常见)

分为虎斑颈槽蛇(全国都有)和红脖颈槽蛇(江浙没有)。农村有时候会碰到。颈槽蛇并不大,毒液剧毒,但是因为毒牙是后槽牙往往注毒困难,常见的情况是小猫小狗逗蛇,舔了其颈部红色区域,中毒躺板板了。

鉴别:图为虎斑颈槽蛇。突出的特点是脖子一块是红色的,无论虎斑颈槽蛇还是红脖颈槽蛇都是这样,认准这一特点几乎不会认错。注意这个区域是由外毒腺的,舔食有毒!

虎斑颈槽蛇

处理:颈槽蛇颈部毒液主要是积累的蟾蜍毒素。咬伤因为注毒困难也很少有中毒案例,毒液是凝血毒,会造成出血不止,也就没有血清,只能用五步蛇血清和蝮蛇血清顶一下,具体要对症治疗。

9. 珊瑚蛇(罕见)

分环纹华珊瑚蛇和福建华珊瑚蛇,小小的很可爱,不是很常见。喜欢潮湿的森林,喜欢在腐木和落叶底下阴暗爬行。

鉴别:头上有白色环纹,身体呈藏红色(珊瑚色),带有黑色的条纹。容易和赤炼蛇混淆,赤练蛇头部没有白色/黄色环,是农村很常见的蛇,有可以忽略不记的微毒。图为福建华珊瑚蛇。

福建华珊瑚蛇

处理:神经毒,和颈槽蛇一样不容易注毒。没有专门血清。

10. 海蛇(罕见)

海蛇有非常多的亚种,有些非常漂亮,有些丑的不行,但几乎无一例外都有剧毒!!而且毒性非常强!你说他毒就毒吧,它还没有血清,真要命!没有血清主要是咬人案例太少了,基本上只有浙江的渔民被咬过。

鉴别:这种尾巴扁扁的,适合在海里游而不是在陆地爬。

海蛇

应对:神经毒为主,混合肌肉毒。咬伤会出现明显的肌无力和肌溶解。没有血清,只能用银环蛇和眼镜蛇血清试着救一下。

11. 蝰蛇(罕见)

蝰蛇在中国分布不多,咬伤案例也少,所以也没有特别的血清。头呈三角形,会有点像蝮蛇,但身体鳞片更明显。江浙沪分布的蝰蛇是白头蝰,不过也不常见。

鉴别:白头,有很稀疏的红色环纹

白头蝰

处理:试着五步蛇+蝮蛇救一下吧,难说。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回复 | 结构树
以树状图样式打开这个帖子
|

Re: 江浙沪户外常见毒蛇鉴别及其应对措施(多图慎进!)---lsj

world liu

四、江浙沪常见无毒蛇

讲完了有毒蛇,也来讲讲无毒蛇,实际上这些才是平时最经常看到的蛇类,有些蛇类甚至还是非常"好"的蛇。说实在的,想碰到上面说的毒蛇还要点运气,想见还不一定能见到。很多毒蛇都是国家保护动物,有编制的!!!了解无毒蛇有助于大家减轻对蛇类的恐惧,尤其对领队,可以减少很大心理压力,也方便对队员进行安抚。

1. 赤链蛇

学名"赤链华游蛇",江浙沪最普遍的蛇。通体黑红相间的环纹,头扁扁的,看着挺吓人的。会有点像珊瑚蛇,但珊瑚蛇头上会有白色或黄色的环,而且珊瑚蛇极其罕见。
在江浙农村田野河边均有,甚至我在城里也见到过。
微毒(可忽略不计),挺凶的。虽然凶但战力很渣,打不过猫猫。

游蛇属还有乌华游蛇、草花蛇、滑鼠蛇等,都没毒,溯溪很常见,都比较胆小,不等你看见就跑了。

赤链蛇

2. 黑眉锦蛇/王锦蛇

黑眉锦蛇,因为体型比较大,常常出没于各大城市吓唬人,在认蛇视频种也被成为"我们的老朋友"。
俗称"菜花蛇",因为身上长得像菜花。细细长长的,还挺苗条。最显著的特点是眼睛后面有道黑眉。

擅长上屋爬树,捉老鼠,性情温顺胆小,吓一吓就跑了。前两天宿舍门口有只蛇怀疑就是它。

黑眉锦蛇

王锦蛇,俗称也叫"菜花蛇",长得也像菜花,但是黄色更少,黑色更多,有些可能一直不洗澡黑不溜秋的。没有"黑眉",也属于大型无毒蛇。

王锦蛇,就是锦蛇里的王。体型可以长到2m以上,遇到危险会发出臭液。比较凶猛,没有法术攻击全是物理伤害。对人没兴趣,最喜欢吃蛇,还最喜欢吃眼镜蛇。自带抗体,魔抗很高,眼镜王蛇来了都得低着头溜走。
所以看见王锦蛇基本上周边毒蛇就会变得非常少,是大大的好蛇啊!

王锦蛇

3. 乌梢蛇

全身乌黑,黑得发光,跑得贼拉快,看都看不到,没事喜欢模仿眼睛王蛇狐假虎威。晒干了可以入药。

乌梢蛇

4. 中华水蛇

溯溪的时候经常见,喜欢晚上出来吃点小鱼小虾。没毒,能吃!同样的还有铅色水蛇等一众水蛇属。

中华水蛇

5. 中华小头蛇

游蛇科,头很小,个头也不大,看着就不是很聪明,偷感很足。

中华小头蛇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回复 | 结构树
以树状图样式打开这个帖子
|

Re: 江浙沪户外常见毒蛇鉴别及其应对措施(多图慎进!)---lsj

world liu
作为对world liu帖子的答复

二、咬伤处置方式

首先拍照!方便鉴定咬伤蛇。在实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鉴定有毒无毒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牙印:两个洞伤口大概率是有毒蛇,一排牙印大概率是无毒蛇。虽然从领队角度出发,建议一律按照有毒处理,但是如果能确定无毒,可以给伤者和领队减轻很大的心理压力。至于在无照片情况下鉴定具体是那种毒蛇可以看具体症状,不过有些困难,可以到医院再听医生的。被毒蛇咬伤也不要害怕,只要及时送医,打血清基本上不会出大问题。

其次咬伤处理。电视剧里经常动不动就是男主给女主用嘴吸毒,简直是太扯淡了!在一些教科书里会写开创放毒和进心端困扎的处理方式,目前也不被推荐。主要原因是,一些毒蛇是血循环毒,本来就容易造成出血和坏死,你还开创放毒,嫌死得不够快???而近心端捆扎也会明显阻塞血液流动,对肌肉毒和循环毒也是火上浇油,容易造成坏死。

根据WHO 2023年的急救指南,咬伤分下面几步

  • 1.保持冷静:恐慌会加速心跳,促进毒液扩散。
  • 2.移除束缚物:戒指、手镯等(避免肿胀后缺血)。
  • 3.制动+压力包扎(仅限神经毒蛇):用绷带覆盖咬伤处+整个肢体,保持肌肉静止。
  • 4.尽快送医:记录蛇的外形特征,争取2小时内使用抗蛇毒血清。

我们实际出线队医都会带季胜德蛇药(一般40片),内外两用,可以很好的辅助治疗蛇咬伤。发现咬伤后队医可以给伤员内服:20片,后续每6h服用10片,直至就医。外敷:将蛇药碾成粉用温水调成糊状,敷于伤口周围,但不能直接覆盖在伤口上!!往往都把一个肢体涂满,样子很不好看。
(另外季胜德蛇药也非常适合蜜蜂、马蜂、蚊子、蝎子等叮咬)

此外,氯雷他定也是必须品,被无毒蛇(或者其他蚊虫咬伤),虽然没有毒素,但是可能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比如肿大包,严重的可能休克。

到了医院用什么血清,这里有两张图:

血清使用指南1 血清使用指南2

目前在产的血清主要只有四种:蝮蛇血清,五步蛇血清,银环蛇血清,眼睛蛇血清。就是针对四种毒蛇研制的,研发逻辑上针对不同毒液的作用机制。(具体可以看上面放的视频链接,里面很详细的解释了毒素的种类和应对措施)。被其他蛇咬伤只能混合用用。

三、规避咬伤风险

看了上面这么多要命的蛇,还挺吓人的。不过从统计上讲户外被蛇咬伤的概率要远远小于失温、滑坠这些风险。我也几乎没怎么听说过有人出去徒步被蛇咬伤的,更多的时候是被蚊子和蚂蝗搞得很烦。
协会大队伍出行,见到蛇的次数不算少,但是蛇他怕人啊!浩浩荡荡一大个队伍来了,蛇早感应到了,早跑了。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领队远远看见一个东西"嗖"一下跑了,难睹真容。

从带线角度,需要注意几点(目前协会做的都很好):

  • 1. 队医带蛇药,还可以治治蚊虫蛇蚁咬伤。带氯雷他定,无毒蛇咬伤也会产生过敏反应。
  • 2. 路书里有最近医院的相关资料,并且领队组有打电话问过相关医院的血清储备情况。(浙江的大医院一般都有常见血清)
  • 3. 打草惊蛇,适当用登山杖敲击地面制造震动。领队在前面打草惊蛇可以赶走很多小动物。毕竟人进了山也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大部分野生动物都是怕人的(但我发现好像人更怕动物。。。)。
  • 4. 向队员提醒远离蛇,但不宜制造过度的恐慌和焦虑。(很多人对蛇没有概念,极度惧怕这类生物,可能矫枉过正)
  • 5. 溯溪线,尤其注意岸边的石头、洞穴和落叶堆,不宜去翻动和探索。
  • 6. 夜行尤其注意照亮路上,走路小心。

营地驱蛇粉:之前有出线买过驱蛇粉/硫磺粉(好像还在仓库里),但是按照规定用量需要背负好几千克上山,而实际效果却非常有限。此外硫磺粉完全不能降解,也不是很契合LNT的原则。领队出线不放心可以带,但不是很推荐。

 宇宙很大,生活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