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人员组成如下:world、qpy(冰冰)、卡丁车、最上川、卷辉、小白、马姐。
关于队伍的组建,其实我来交大之后走线的热情不算太高,认识的干事也不多,所以这支队伍基本是靠world一手拉人组建起来的。我只需负责“push”一下world,而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光荣的“领队”。最上川是我在武大本科时的户外好搭档,刚好他最近从美国回来,我就把他拉进来了。虽然他的体能算不上顶尖,但他拥有五年多的重装长线经验,以及6000米以上的高海拔登山经历,绝对是个靠谱又“八字硬”的户外伙伴。
这条线路——夏塔大环线,位于新疆伊犁地区昭苏县南部,距离县城约70公里。它隐藏在南天山的北麓,沿途穿越花海、草原、森林、湖泊、冰河、冰川与雪山等多种地貌,景观极为丰富。路线起点在昭苏夏塔乡,需依次翻越马拉尔特、艾勒门特(途经冰川)以及托格拉苏三座高海拔达坂,最终抵达夏塔景区内的将军桥,全程徒步约95公里,累计爬升4500米,一般耗时7天6夜或8天7夜。我们选择在第五天营地、也就是219天山隧道工地附近下撤,只走精华路段——毕竟,早点回伊宁吃羊肉,不香吗?
值得一提的是,野协似乎已经很久没有组织过大交通如此遥远、时间跨度如此之长的远征线路了。因此在规划这条线时,我们判断南天山北线相比其他重装长线,有四个方面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
1.高海拔重装长线经验不足:野协以往主要走江浙沪一带的低海拔两日重装线,营地固定、队伍规模偏大,与此次线路风格差异显著。
应对方式:反复敲定路线细节,明确物资与装备清单,控制队伍规模在4-9人之间,队员尽量选择协会领队或户外经验丰富的老驴。
2.高原反应:全线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之间,存在高反风险,且缺乏快速下撤点。
应对方式:确保所有队员均有高海拔经历——其中1人有过6000米以上经验,2人有过5000米以上,4人有过4000米以上(多数队员未出现过高反症状,但卷辉曾在雨崩有过高反经历,这也为后来他在南天山出现高反埋下了伏笔)。
3.过河风险:夏季冰川融水导致河流湍急,过河极具危险性。在户外环境中,水往往是事故高发因素。
应对方式:提前探询是否可在河边寻求牧民协助骑马过河,并备好绳索等装备,确保在最坏情况下也能做到“淹不死、冲不走”。
4.冰川地形:冰川区域遍布冰洞、暗河、冰河、冰裂缝、冰斗湖、雪桥等复杂结构,风险极高。尤其降雪后冰裂缝难以辨识,一旦失足,后果不堪设想。
应对方式:我们携带了冰爪、冰锥、抓结、主锁、静力绳、行走镐等装备,可实施简易的冰裂缝救援与结组行进。队内有三人具备攀冰经验,熟悉先锋技术与救援流程。
最后,我想衷心感谢这次同行的每一位队友。正是大家共同的努力与默契配合,才让我们得以顺利穿越天山冰川,平安出山。